薛琅正往屋子里面走来,他已经换了一身衣服,没了刚才的狼狈,瞧着病弱秀气。
柳小娘心知姐弟两人感情好,玉姣应当是不想让薛琅知道刚才那事儿担心,于是就开口道:“我和琅儿很好。”
玉姣想到刚才那一幕,开口问道:“琅儿想去太学读书?”
听到这话,薛琅的神色黯然了起来,低声道:“不想去了。”
玉姣皱眉,不用问她也知道怎么回事儿!
像是他们这样的荫封世家,男子满十四岁,就有选入太学读书的资格,这入了太学,日后不说前途无量,但只要刻苦读书,以后少不了考取功名。
但这太学,却不是谁都可以入的。
太学里面的贡生,分为几种。
第一种是恩贡,就是朝廷恩赏荫封世家,叫他们的后辈,可免考入太学。
一般来说,世家都会送嫡子女入学。
庶出的子弟,若是在嫡夫人那长脸的,或许有机会破例去当陪读。
薛琅知道,这件事无论如何都轮不到他身上,所以他想走的,并非是这条路。
第二种是举贡,是各州府举荐优异的人才入太学,这种多数是已经考了秀才的、有真才实学的人。
最后一种,便是考贡。
像是薛琅这样的,世家荫封的恩贡生轮不到他,官府举荐,也轮不到他,但他有机会参加太学的考试。
凭着自己的本事入太学。
当然……朝廷虽然给开了这个口子,可是多年以来,能凭自己本事考入太学之人,寥寥无几。
甚至于,很少会有人有这个念头。
有考取太学的那个精力,众人更愿意选别的书院埋头苦读,到时候未必不可以考取功名。
薛琅有这个念头。
因为去太学读书,是唯一一个,他可以获取公平教育的机会。
薛侯早前给薛琅寻过先生,可那先生被大夫人敲打过,又怎肯教他真本事?
今日玉姣见薛琅的时候,便是薛琅想去报名参加太学考试的事情,叫薛庚知道了。
如今薛琅说不想去了。
怎可能是真不想去?无非是被人堵上了这条路罢了!
玉姣还是问一句:“究竟是怎么回事儿?”
薛琅低声道:“薛庚说,府上已经去太学打过招呼,不许我报名参加考试。”
玉姣瞧见眼前受尽委屈的薛琅,心中不免横生了几分怨气。
在侯府,她们姐弟,不想沾侯府的光,也不求其他,只求一个自己掌握命运的机会,可便是这样……那些人,都只手遮着天,一点光都不肯让他们瞧见。
玉姣开口问道:“娘,你可有写信给姐姐?”
柳小娘还有一个女儿,薛玉慈。
薛玉慈比薛玉容还要年长一些。
前些年,已经嫁人了。
和玉姣以及薛琅不同,柳小娘被赶到庄子上的时候,薛玉慈被留在了府上,由侯府的老夫人亲自教养。
这婚事,也是老夫人亲自做主的。
如今人在宣平伯爵府,做填房。
虽是填房,但宣平伯正妻已亡,薛玉慈作为一个庶女,能到这样的功勋世家做填房,便已经是极好的出路了。
大夫人李氏,不想让薛琅参加考试。
父亲那又指望不上。
如今唯一的指望,便是叫长姐薛玉慈,提上一嘴了。
以她的身份,以她在老夫人心中的地位,若她开口,这件事必定有眉目!
柳小娘迟疑了一下,便微微垂眸,低声道:“此等小事,就不要劳烦你姐姐了。”
玉姣瞧见柳小娘这样,便明白是怎么回事儿了!
定是薛玉慈回绝了此事!
薛琅考太学,怎能是小事?
旁人不清楚自己的弟弟,薛玉慈难道不清楚吗?薛琅虽然年幼,可是书读的很好,若是去考太学,未必考不上!
就算考不上!贩夫走卒都可以有的一个考试的机会,叫薛琅尝试一下又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