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朱元璋说过,藩王不得召见是不许回京的。
难道发生了什么大事。
不少官员来拜见朱棣的同时,也在探他的口风。
可惜、朱棣什么都不透露,徐达是他岳父,他怎么可能会透露一个字。
……
等奉天殿大门大开,众人鱼贯而入。
武将整整齐齐的站右边,文官整整齐齐的站左边。
“陛下到……”
“圣躬万福……”
“圣躬万福……”
“圣躬万福……”
……
文武百官鞠躬呐喊。
朱元璋这时也看到了朱棣,但没有说什么。
太子朱标见到朱棣,一脸不可置信的揉了揉眼睛,很快就露出惊喜之色。
“有事起奏、无事退朝……”太监王二狗扯着公鸭嗓子喊道。
有事要上奏的大臣们一一站了出来,每个人说话都言简意赅,无外乎就是各地灾害的事情,还有就是哪里闹匪患,又或者是有土司作乱。
上奏的大臣不仅把事情说来,还说了如何应对等等。
当然、也有大臣出来反驳对方给出的应对之法,但不扯皮,很快就有了统一的意见。
朱棣看得暗暗咂舌,跟以前完全不一样啊,以前上朝的时候,往往一个问题就要扯皮半天。
现在的效率都这么高了吗?
等大臣都把事上奏完,锦衣卫指挥使毛骧站了出来:“陛下、孔氏族人已经全都羁押回京,请陛下圣裁。”
闻言、大臣们顿时窃窃私语起来,特别是那些文官,他们学的是孔孟之道,尊孔子为圣人。
如今朝廷把孔氏族人都抓了,他们心里肯定不乐意。
最主要的是,这些都是他们文官集团的底蕴啊。
坐在龙椅上的朱元璋目光扫视着一众大臣,把大家的反应尽收眼底。
他也不开口,说实话,孔家在读书人心里的威望太高了,他可以下令斩杀孔家人,但不能全都杀了。
更不能把他们流放,若是把他们流放,等他们有机会,搞不好会煽动读书人作乱。
也不能让这些人落入蛮夷之手。
因此、如何处置这些孔氏族人,还真不好办。
过了片刻,一个文官站出来说道:“陛下、孔言昌煽动读书人作乱,实为大罪。”
“可孔氏族人没有犯事,处决孔言昌一人足矣,还请陛下放过无辜的孔氏族人。”
又有文官站了出来:“臣附议、孔圣人乃儒学创始者,更是读书人的代表,是天下读书人的祖师爷,孔氏乃孔圣人后裔,孔氏一族秉承着教化百姓的重任,还请陛下宽恕无辜的孔氏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