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太守袁绍发出檄文,历数董卓的罪状,起兵讨贼擒王,随后又有数路诸侯响应,到此,奉诏出兵者共十八路诸侯。
第一路,后将军袁术,一万大军。
第二路,冀州刺史韩馥,一万大军。
第三路,豫州刺史孔伷,五千兵马。
第四路,兖州刺史刘岱,五千兵马。
第五路,河内郡太守王匡,五千兵马。
第六路,东郡太守桥瑁,五千兵马。
第七路,山阳太守袁遗,五千兵马。
第八路,济北相鲍信,五千兵马。
第九路,北海太守孔融,五千兵马。
第十路,广陵太守张超,五千兵马。
第十一路,徐州刺史陶谦,五千兵马。
第十二路,西凉太守马腾,五千兵马。
第十三路,北平太守公孙瓒,三千兵马。
第十四路,上党太守张杨,三千兵马。
第十五路,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坚,五千兵马。
第十六路,祁乡侯渤海太守袁绍,一万大军。
第十七路,陈留太守张邈,五千兵马。
第十八路,骁骑校尉曹操,三千兵马。
曹操和张邈本来是合兵一处的,兵曹从事卫兹对曹操非常敬重,于是散尽家财,招募了两千多乡勇,与夏侯惇、夏侯渊、曹仁等人招募的兵马合在一处,共计三千,为了壮大声势,便称为两路诸侯。
广陵太守张超是张邈的弟弟,他也带来了五千兵马,他们三路结成联盟,共计一万三千。
山阳太守袁遗是袁绍的从兄,十八路诸侯中,袁家便有三路,声势浩大。
而冀州刺史韩馥乃是袁家门生,听从袁绍的号令。
汉室宗亲,只有兖州刺史刘岱起兵响应。刘岱虽有皇室血统,但早已没落,他能做兖州刺史,完全是因为袁家的帮助,因此,在袁绍响应了之后,刘岱马上响应。
各种讨伐檄文早已发出,但是真正大军的集结速度却很慢,因为要筹备兵甲、器械和粮草。
而此时袁绍下了命令,兵甲器械由各路诸侯自行准备,粮草由冀州刺史韩馥供应。
此时的冀州民殷人盛,兵粮优足,足以供应联军的粮草。
粮草的问题解决了,各路诸侯行动的速度快了许多。二月初的时候,已经有许多诸侯进入了豫州境内。
袁绍又传下命令,让各路诸侯在豫州酸枣集结,共同商议勤王讨贼大计。
粮草虽然是冀州刺史韩馥供应,可是大家明白,这是袁绍的命令。
因此,袁绍在下命令的时候,众诸侯都是无条件遵从。
虽然还没有推选,但袁绍已经俨然成为盟主。
“主公,长沙太守孙坚兵马已经快到宛城了!”张咨来到袁术书房向他禀报,“我们南阳的大军何时出发?”
袁术是响应最早的,出兵的准备也是最充足的,但是现在,许多诸侯已经到了酸枣,他们却还没有动身,张咨有些不明白。
“让孙坚的兵马先走,我们随后出发!传令纪灵和黄忠,大军准备开拔!”
“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