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放心,我对天发誓,绝不会说出去!”王越首先说。
古人对誓言是非常看重的,一旦对天发誓,便绝不会违背。
黄忠、纪灵、陈宫三人也都发誓。
传国玉玺可以招揽人才,可必须等到自己实力雄厚,成为天下第一大诸侯的时候,才能利用。
董卓迁都长安之后,关东诸侯的联盟瓦解了,各自率军回到了他们的驻地。
陛下刘协在长安发出诏令,改年号为初平,将这一年,也就是公元190年,定为初平元年。
然后,大封文武重臣。
董卓是相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已经封无可封,他麾下的将领都一一进行了封赏。
李傕为建威大将军,郭汜为骠骑大将军,徐荣为中军大将军,全是正二品。
张济为征东将军,胡轸为征西将军,樊稠征南将军,吕布为征北将军。此四人,全为正三品。
张辽在虎牢关大显神威,独战关羽,封平寇将军,为正四品杂号将军,高顺被封武卫将军,为从四品杂号将军。
董旻被封为御林军统领、守宫令,掌管两万御林军,保卫皇宫。
牛辅被封为卫尉,掌管宫门警卫。
董卓也看清楚了,牛辅的确没有统兵的能力,但终究是自己的女婿,又对自己有过救命之恩。只是削了兵权,做自己的护卫统领。对此,牛辅自然毫无怨言,而且是千恩万谢。
这些封赏,对于武将来说是非常大的。就算是当世名将,皇甫嵩、朱隽、卢植等三人也都未达到,由此可见,董卓对他麾下的将领,是非常优待的。
其余的三公九卿,在董卓看来,只是虚职,给朝中重臣一一封下去。
当然这一切,与其他诸侯并无关系,他们也不关心。迁都长安之后,皇权对他们来说,其力量已经越来越小了。
可是接下来的另一道封赏,却让整个天下炸了锅。
州牧被取消了,各州郡的统兵将领与刺史太守同职,只听命于朝廷。
同时,天下各州的刺史和太守进行的重新分封。
冀州刺史为刘岱,豫州刺史为韩馥,兖州刺史为陶谦,徐州刺史为孔伷。
起兵勤王的四位刺史,虽然都没有贬职,但是却换了地方。
袁术为庐江太守,公孙瓒为渤海太守,袁绍为渔阳阳太守,张超为汝南太守,曹操为南阳太守,孙坚为江夏太守,张邈为长沙太守,孔融为广陵太守,鲍信为东郡太守,乔瑁为河内太守,袁遗为上党太守,王匡为山阳太守,张扬为雁门太守,马腾为武威太守,刘备为上谷太守。
所有的太守,也没有贬职,依旧是全部换了地方。
看到这个诏书之后,全天下都炸锅了,但是十八位诸侯以及刘备,却都保持沉默。
不过沉默,并不代表平静,整个天下都能够感觉到,一股强大的暗流在中间涌动着。
当初李儒给出这个加封名单时,董卓并不看好。如此大面积的调换,没有谁会听陛下这个诏令。
不过李儒有他自己的理由,现在各诸侯都已伤了元气,自然没有人听,但是不能保证他们不会心动。
同样是刺史,冀州、徐州,那都是非常富裕的,兖州仍在遭受黄巾之乱,豫州又是兵家必争之地,意义都不同。
同样作为太守,南阳富裕,袁术岂会让给曹操,而曹操又岂能不动心事?
关键是实力,没有实力。自然不会动,有了实力,再加上陛下的诏书,谁能不想夺回自己的东西?而谁又愿意失去本该属于自己的东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