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县城头之上,袁术一身戎装,如青松般挺立。
周瑜孙策大兵压境的消息已经传来,但是舒县城中的官员、百姓及客商都没有丝毫慌乱。
因为后将军袁术不但站在城头,年仅十岁的公子袁耀也站在城头。
尽管袁术心中有些慌乱,但表面非常镇静。因为他知道,只有他镇静,整个舒县的所有人才不会慌。
的确,就连袁耀也是自信满满。在他旁边,还有一个更小的孩子,依旧是自信满满,没有一点慌乱的表情。
他便是陆康的从孙陆议,也就是以前历史中的陆逊。
袁术有意让袁耀与陆议多接触,很显然是要将出将入相的“社稷之臣”留给儿子袁耀了。
城外的工坊正紧张地向城里搬,除了那些工匠之外,李卫率领三百亲卫也在帮忙。
陈宫正在筛选兵士,五千新兵中有些是猎户出身,有些自幼习武,也有些经历过黄巾之乱。他们只要指挥得当,应该可以担负起守城重任。
顾雍在指挥府兵及官员,向城头之上运送守城器械。
整个城中,一切都是忙而不乱,井井有条。
可就在这时,城下面传来了一阵吵闹声,似乎是守城的兵士和城中的百姓发生了冲突。
“袁耀、陆议,看一看下面出了什么事?”
“诺!”
袁耀和陆议二人一听袁术给他们分配任务,一下子精神大振,向袁术拱手行了一礼,然后转身下了城楼。
几名护卫马上跟了下去。
不一会儿,袁耀和陆议两个小家伙领着一伙人上来。
有百姓,也有兵士。
“禀报父亲,是他们二人吵闹,孩儿将他们带上来,听凭父亲发落!”袁耀说完,站在了一边。
袁术满意地点了点头,然后看了看被众人带上来的两人。
前面的大约二十多岁,长得虎背熊腰,浓眉大眼,头发有些乱,一身短衣,一脸虬髯。
另一个年龄小些,面色威猛俊朗,十五六岁的样子,不过身高七尺,孔武有力。
光看外表,袁术觉得,这两人都不普通。
“你二人为何喧闹?”袁术问道。
“回禀将军,我二人要守城,可他们不让我们上来!”虬髯大汉说。
“守城是将士们的职责,你二人只是百姓,为何要守城?”
“我……”虬髯大汉挠了挠头,有些尴尬地笑了笑。
“他没钱还旧债!”这时,旁边一名兵士说。
“对,他就是还不上酒债,想赖账!”
“谁说我想赖账,等我发达了,富贵了,一定还!”虬髯大汉有些生气。
“你发达,富贵?凭什么呀?”
“哈……”许多人笑起来。
“我……我能杀敌立功!”
“这话怎么这么熟悉呀?莫非是他?”
袁术听着这些话,心里突然想起了一个人。想想年龄、长相,基本能对上,出现的地点也差不多。
“你乃何人?”袁术问道。
“东郡潘璋!”
果然是他!
袁术心里一阵高兴,这可是江东十二虎臣之一,擒拿过关二爷的潘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