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林盯上了家里的鸡蛋。
从杨家引进来的货源,去年过年杀了两只,还剩五个。
有两只母鸡,一只公鸡,剩下的两只鸭子也是公的。
在去年十月份的时候,两只母鸡就开始下蛋了。
因为家里有野味,营养品又基本都能续上,鸡蛋就吃得不多。
隔三差五才吃一顿。
直到今年年初,家里还存了十二个鸡蛋。
李爱花拿着鸡蛋到杨家,说是给他们的谢礼,要不是去年杨家给了新生仔,他们也吃不上鸡蛋。
村长媳妇儿哪能收,这不是伤感情嘛。
又不是多大的事儿。
但李爱花坚持要回报,村长媳妇就想了个折中的法子。
让李爱花各带着两只鸡、鸭新生仔回去,这样她就把鸡蛋收了。
李爱花哪是村长媳妇儿的对手,三言两语就败下阵来,带着小鸡仔回去了。
估计是杨家老母鸡孵的蛋确实存活率高,又或者李爱花不仅伺候土地是把好手,养鸡、鸭也是个中高手。
带回来的鸡、鸭都活了。
除了一个是公鸭,其他的还都是母的。
都是能生钱的金疙瘩。
下个月今年的这批鸡、鸭就能下蛋了。
又是盛夏,正是一天一个蛋的时候。
基数大,蛋就多了,也可以从中赚上一笔。
去年的两个母鸡下的蛋,到现在,除开吃了的还剩二十个。
吃完晚饭,胡林和李爱花说了自己的想法。
“闺女,俺从没听说过供销社和国营饭店向附近的村收过鸡蛋。
而且咱家的鸡蛋也就那么几个,人家会收吗?”
人家供销社的鸡蛋都是一板一板的堆着卖,哪看得上你这点鸡蛋。
李爱花对胡林异想天开的办法,感到迟疑和不认同。
养家禽费粮食,村里的每户都不会养特别多,基本上都是养三五只就够了。
一年下的蛋也不会很多,攒起来,隔三差五吃一顿,也算是开荤了。
公鸡这种,隔一年、两年就杀了,也算是过了个好年。
像胡家养了十来只鸡、鸭,这种情况是很少的。
基本都是余粮户才会养这么多。
让团圆饭也能吃得丰富些。
胡家也是因为每年三房和五房的人要回来。
养来充门面,最主要的还是拿来招待三房五房。
而家里今年有九只鸡、鸭,完全是意外。
她也没成想从杨家带回来的鸡、鸭,都活了。
又是一大笔粮食支出。
还好有五个都是下蛋的,过年再杀俩公的,这样也能省些粮食。
“问问不就知道了。”
胡林此时心里已经有计划。
“只要他们对外收鸡蛋,我就有法子让他们收我们这不多的鸡蛋。”
她不知道现在国内有没有大规模的养殖家禽,但以她现在所知的情况来看,应该是不可能。
那么肯定是供不应求,偏远地区,应该是一半等上面分配,一半向当地收购。
再说,即使现在消费水平不行,但鸡蛋这种营养又比吃肉便宜得没边的物品,更是紧俏才是。
只是不知道,供销社和国营饭店,都是上哪儿进的货。
还有这是在北方,普遍都离京都近,也有可能等国家分配就够了。
要是这样,那她也只能说一句时运不济。
“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