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V]
因此,当她读到武则天认为太平公主错嫁薛绍时,仿佛一下被戳中了心事,满身的压力与痛苦让她开始关注这个跋扈公主,也这一刻起,太平公主在她心中不再是一个历史书上的符号,一个故纸堆里曾经活过的人物,而是一个真实存在的丶和她一样有血有肉的人。
《太平歌》也因此应运而生。
这在当时的古言市场上并不主流,因为太平公主终究是个失败者,但深宫幽怨与女性悲剧仿佛是叶頔心中的写照,纵然是天底下尊贵如太平公主的女人,在权力丶人生面前,终究是无能为力,即便是现代社会,女性的绝望与无力也依旧处处存在。
为什麽一份清闲无聊丶创造不了任何价值的工作会被称为属于女人的好工作?
因为这样的工作有大把的时间可以照顾家里,可以成为“贤妻良母”。
为什麽一定要早早地结婚家人丶要相亲门当户对的人家?
因为早早结婚可以早早生育,恢复得快还能多生几个。
门当户对可以少奋斗很多年,嫁给穷人日子辛苦,往上嫁要去融入别人的生活,生活充满压力。
为什麽身为女人就不能搞事业丶一定要为家庭献身?
因为人类总有分工,能够生孩子的就是女人。
……
仿佛女性的人生就是和结婚生育捆绑在了一起。
不,不止如此。
把婚育和稳定捆绑在一起才是最为荒谬的。
她不反对与相爱的人结婚,也不反感与爱人共同孕育後代。
但如果她爱上了穷人,那她应该与穷人一起奋斗,实现阶层跃迁。如果她高攀上了富人,她就该学习豪门的规则,成为丈夫的贤内助。即便她遇到了门当户对的爱侣,他们俩的家,终究是要向上走的。
她该成为的,是一个有所追求丶热爱生活的活着的人。
而不是个刚毕业则融入社会规则浪潮里的木偶。
即便现实让她失望了,她选择了躺平,那也是她努力过後丶选择过後的结果。
而不是有人一开始就告诉她:你是女人你就该放弃,你是女人就不能那麽辛苦,你是女人稳稳定定地最好,女孩子家家想那麽多做什麽,女子无才便是德……
叶頔将这一切倾注在《太平歌》中,她从未指望过会有所反响,可看的人越来越多。
世人皆苦,也都需要共鸣。
《太平歌》的走红是个意外,叶頔也希望它能被更多人读到,哪怕无法改变一个人的一生,能够有所思考,有所感悟,就够了。
因此,当编辑告诉她,领聚平台想要将其改编成网剧时,叶頔的第一反应不是激动,而是紧张。
母胎单身的她,産生了第一次怀孕的准妈妈才会有的担心和忧虑。
她的孩子……会不会不好?
犹豫再三,叶頔还是同意了影视改编,没有父母会希望自己的孩子过得不好,即便前途很坎坷。
当时的她还是个小作者,人微言轻,也不知道所谓的《太平歌》爆火是怎样的爆法,直到剧组的人客客气气地请她吃饭,并将小说改编的剧本呈给她过目,她才知道不管她有没有决定权,起码是有个质询权的。
起初,叶頔是打算尊重剧组意见的,毕竟人家才是专业的,直到她看到了第一版剧本。
安筠。
叶頔想起来了,年纪比她小一些,工作还没多久,似乎社交很牛,吃饭时总是带节奏喝酒,活跃的腔调半点新人样子也无。
她还羡慕过安筠的脾气,当时想着要是她也有这份大方,或许生活里的不少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等拿到剧本,叶頔才知道什麽叫做一体两面。
安筠有叶頔没有的大方,也就缺点本该有的细腻。
她似乎格外理解不了太平公主的忧心与纠结,将太平整个人拍扁了——太平所有的活动都被归咎于野心和奢望,又回归成了符号。
叶頔有种自己小说白写了的感觉。
她尤其不能接受太平的几段感情戏不是甜甜腻腻就是狗血撕叉。
叶頔笔下的太平,表达感情是真情流露,最是难得的豪放。感情全无也自是冷漠,没有半分犹豫。
这样的矛盾集合在一人身上,才尤为动人。
而且各个年龄段会有各个年龄段的想法,每个人都会有觉得爱情不是人生全部的那天,单以感情做线索链也太过草率。
于是,叶頔稍稍综合了下意见,在微信上跟安筠表达了一下。
她以为安筠即便不改剧本,也该思考一下,就算不思考,也该委婉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