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下是安筠写的三种剧情调整方案,有两种都是加情感线,只不过分别为梅沁与韩项的感情线和两个女主之间的感情线。
孟瑗直接相中了另一种方案:“想要剧情好看,为什麽直接上修罗场?”
确实,经过第二集的铺垫,薛琦云和莫希钧的感情已经相对深厚,只是梅沁和韩项的感情戏还略显不足。原本第三集是要通过回忆杀的形式来展现的,如果要加修罗场,必然要压缩前情,安筠很担心铺垫不够会崩剧情。
她客气地向孟瑗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这倒是个问题。”孟瑗嘴上这麽说,接下来的话却证明了她没办法想要退一步的意图,“但我觉得也不算什麽太大问题。梅与韩的线本身就偏隐忍,如果刻画过多反而喧宾夺主,用寥寥几笔勾画他们隐忍不发的状态,再配上修罗场岂不是完美?”
经过此前的折腾和管皎的布局,孟瑗几乎放弃了原先计划的卓诗岚衬托丶她独狼扛剧的计划——卓诗岚的演技比她想象的要好得多,如果一味想抢她风头丶打压她的能力,她定然会想别的法子找补回来。
于是孟瑗干脆调转方向,与卓诗岚合作,给她展现演技的机会——你不是眼神戏很出彩吗?那你就多演演,给你展示的机会。
你第一次能演出彩,演多了还能出彩?
就是个眼神而已,你没有变化那是面瘫脸,你变化多了那可就是炫技了。
就算你面瘫和炫技的尺度把握得完美又如何,你爆发戏少了,人设太过沉闷,记忆点没了还会让观衆讨厌——这就是叫好不叫座,这可是有演技的演员最尴尬的地方。
孟瑗这招不可谓不阴险,明面上给够了卓诗岚表现的机会,实际上将她表现的空间圈定得死死的,发挥好了是应该的,发挥不好反倒成了她的责任。
由于这招太过阴绝,孟瑗甚至想好了卓诗岚要反驳时应该怎麽回应。
然而卓诗岚并没有说什麽,只是在安筠求证的目光下点了点头。
算是默认了。
孟瑗只觉得一拳打到了棉花上。
但做人也不能太过分,不能给人挖了坑还要逼人家当面跳下去。
总得给人留点挣扎的空间与馀地。
安筠不能全然读懂她们之间的交锋,但也感受到了莫名的凉意,于是她想着速战速决:“那现在剧情结构变为这样——原先的剧情安排前半小时为梅沁和韩项的感情线,现在梅沁和韩项的感情线压缩至十分钟左右,二十分钟作为四人照面的修罗场,承接後续的剧情。”
主角们并没有提出异议。
奚导对问题如此高效解决的场面很是满意:“那既然如此就散会,卓老师和原老师留一下,探讨一下压缩戏份的问题。”
说是探讨问题,不如说是要留他们下来安抚。娱乐圈论资排辈,孟瑗是他们中的前辈,咖位又最高,她出声没有其他人说话的机会。
原怿是个闷葫芦,绝少表达自己的意见,连卓诗岚都默认了孟瑗,看起来是保持了一致,实际上很难讲他们心中会不会有不满。
奚导并不在意他们心里的想法,但在意他们会不会因此摆烂。
戏份压缩了,戏的要求反而变高了。
原本的铺垫变成了精华,这个道理大家都懂。
但导演的要求和演员的想法往往不一致。
导演总希望精益求精,演员却会在一次又一次的NG中産生疲劳,最终变为程式化的摆烂——看起来没什麽不对,一切都标准但就是很难看的戏。
因此,他必须给足演员足够的情绪抚慰。
只可惜,奚导也是个新人,很难就这问题先开口,等孟瑗和应适走後,整个会议室一下子就陷入了死寂。
这种死寂持续了五分钟,竟是由原怿打破的:“如果没什麽事我就先走了。”
他的生活一直很规律,是剧组的养生达人,没有大夜的时候总会早早休息,现在已经比他以往的休息时间晚了一个小时。
这话一下子点醒了奚导,他连忙清清嗓子道:“时间不早了,我们速战速决。我建议回忆杀的部分去掉比较好。”
原剧情是深夜梅沁结束表演後回住处时听到有人吹埙,顺着声音过去,她见到了坐在庭院躺椅上的韩项,坐姿很是悠闲,埙声哀婉低沉。
韩项就是这样的人,无论情形多窘迫,总是一副丰俭由人的闲散姿态。曾经的梅沁就是被他这样的大家姿态所吸引,以为自己能就此过上心中不缺的日子。
如今她确实不缺,她无所得也无所求,自然无所缺。
而今夜的埙曲让她回忆起了曾经,她站在韩项深厚,与他说了些过往的事。其中会给吹埙的动作一定的镜头时间,回忆杀节奏也不快。如果把回忆杀去掉,虽然略显单薄,但也不损剧情。
这不是好的处理方式,但作为抛砖引玉也足够了。
卓诗岚提出异议:“我觉得不必。把台词去掉就是了。”
她的话让安筠有些吃惊:“没有台词怎麽办?就直接回忆杀和音乐吗?那梅沁会不会变成背景板?”
回忆杀毕竟朦胧,恐怕观衆会因为埙曲而被带入韩项的情绪里。
卓诗岚神秘地笑笑:“不说话可以唱曲啊,这不是梅沁很擅长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