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可能劝说陛下解晋阳之围?”
李世民呼吸急促,看向父亲询问道。
生平第一次,李世民痛恨自己没有权利,连自己想要保护的人都毫无办法。
“父亲!”
看着父亲摇摇头,李世民顿时急了,一想到那表侄女婿还在晋阳东城,难道要坐视那少年被反贼大军破城杀掉?
“二郎!”
李建成看到李世民的模样,皱眉提醒道,示意李世民不要心急,想到晋阳,李建成也有些疑惑,是一次次巧合,还是……
一旁的韦挺,也是少有看到好友亲弟如此心急,隐约想到好友李建成,昔日曾提过事情,很快便
;猜到定是因为晋阳的那少年,一个奋武尉。
想到这里,韦挺倒是不由得感叹李世民到底是个少年,热血随性,不如李建成稳重。
如果韦挺记得不错的话,那奋武尉不仅什么郡望世家子弟,就连出身都很卑微,而且李世民与李建成一样,都从未见过那奋武尉。
如此一对比,同样都是叔父李渊之子,李建成便不会因为一个出身卑微的奋武尉,在父亲、外人面前,而如此火急火燎,乱了分寸。
反观年纪轻轻的李世民,不仅因为一个素未见面的人心急如焚,还对一个毫无出身的人,如此重视上心,听说这段时日更是因那少年而四处走动……
在韦挺眼里,这实在有失李府的颜面。
韦挺不由得在心中摇摇头,李建成、李世民这兄弟二人,一个往日游走郡望之间,结交郡望子弟,另一个还把心思放在普通出身之人身上,明眼人都知道谁的眼界、心胸更高,谁日后更有出息。
毫不夸张的说,作为一个士族出身的人,韦挺比任何人都清楚,一个普通出身的人,哪怕成为奋武尉,在士族面前都不值一提。
士族子弟出身,便能学到家族累世积攒的学识,日后成人,其能力远不是普通出身之人能比。
更别说士族的人脉、族人各地为官所拥有的权利、地位。
李世民但凡能有他兄长那般心智,都会知道,不用李府弟子的身份去结交那些士族、郡望子弟,反而花心思在一个普通出身的人身上,这般举动到底有多不值得。
“父亲今日叫孩儿与二郎回来,是……”
李建成让二弟李世民冷静后,便转头看向父亲,有些疑惑。
“那奋武尉乃是二郎表侄女婿,算起来也与我们李府有些关系,如今贼寇统兵十余万,包围太原郡,我们李府也不能坐视不管!”
李渊听到询问,便看着李建成、李世民说道。
李建成、韦挺都有些意外,这是准备去救那个少年?唯有李世民听到父亲的话,神情一震,担忧的脸颊上,目光满是激动的看向父亲。
“父亲!孩儿愿去太原!”
李世民抬手对着李渊行礼说道,举止透露着认真,语气饱含坚定。
韦挺看着李世民的模样,十分不理解,这李世民也太过意气用事,如今太原郡有贼寇大军十余万,李世民居然要为一个人,而亲自去太原郡涉险。
实在不明白李世民是怎么想的!
别说任何一个世家子弟,但凡换做正常人,都不会说出这样的话,做出这样的举动。
正堂内。
出乎韦挺意料的是,李渊听到次子李世民的话,不仅没有开口反对,反而点点头。
“好!”
李渊看向李世民,答应让李世民去太原郡。
对于李世民的能力,李渊也是有所了解,破敌不敢说,但只要有兵马,定有自保的能力。
至于李世民如此在乎那个晋阳少年,李渊也知道,李世民是想出份力,想为李府招揽有才之士。
那伏子厚有能力,又与李世民有关系,这比起其他人,自然更让李府放心。
“建成!此番晋阳之围,恐怕短时间内,陛下不会改变主意,晋阳西城有地势,城内有存粮、军辎,坚守数月倒是不难,可晋阳东城不同,面对贼寇大军十多万,还有兵甲、攻城器械,恐怕难以坚守,若想让晋阳东城内的守军将士,能突围南下,恐怕还需外力……”
李渊说到这里,看向韦挺一眼,随后才继续看向李建成。
这般举动也是告诉韦挺,李家不把韦挺当做外人。
“你书信一封,由世民亲自带去文城郡,请求莘国公帮忙,为父也会私下也会去见王大人、郭大人、胡大人……”
李渊对着李建成吩咐道。
“父亲要去见其他大人?”
李建成听到父亲的嘱咐,一脸意外,有些担心。
“如今贼寇统兵十余万,攻打太原,为父身为隋朝大臣,自当想办法为陛下解忧!去吧!”
李渊看着李建成的脸色,毫不在意的笑了笑,示意李建成按照吩咐去写信便好。
“孩儿这便去!”
李建成闻言,虽然依旧疑惑,但还是点点头,起身与韦挺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