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飞速中文>红楼之贾环科举路 > 第133章 倭国的抵抗(第1页)

第133章 倭国的抵抗(第1页)

晨雾如纱,笼罩着横滨港新建的木质码头。郑世昌站在三丈高的了望台上,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的燧手枪。这是工部最新研制的六连火铳,象牙枪柄上雕着精细的蟠龙纹。海风裹挟着咸腥味扑面而来,吹动他猩红的斗篷。

"大人!东南方现舰队!"了望兵突然高喊,声音因激动而变调。

郑世昌举起单筒望远镜,镜片里渐渐浮现出令人震撼的景象——三百艘福船、楼船组成的庞大舰队正破浪而来,主桅上猩红的"明"字战旗在朝阳下猎猎作响。最前方的"定远号"舰新装的铜铸麒麟在晨光中熠熠生辉,两侧炮窗全部开启,黑洞洞的炮口泛着冷光。

"传令各营。"郑世昌放下望远镜,转头对亲兵道:"让通译带上那些归顺的倭商,准备接应大军。"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港口新建的粮仓和火药库,"特别是那个小西行长,此人对各藩内情了如指掌。"

戚继光的帅帐设在原倭国代官所,十二盏青铜油灯将室内照得通明。沙盘前,十几位将领面色凝重。沙盘上的倭国地形栩栩如生,但插满的黑色小旗却形成一道弧形防线,从北陆道一直延伸到九州。

"最新军报。"水师参将杨文重重拍案,震得沙盘上的小旗簌簌抖动,"毛利、岛津、上杉、武田、织田等二十三藩结成"抗明联合",总兵力不下八万!"

帐内一片哗然。蓟镇副总兵瞪大眼睛:"这些世仇怎会。。。?"

"据细作探知。"锦衣卫千户陆炳掀帘而入,斗篷上还带着夜露,"倭国天皇在京都召开紧急御前会议,赐下"三神器"中的天丛云剑给联军统帅。"他取出一卷密信,"更麻烦的是,他们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号,连一向亲明的对马宗家都倒戈了。"

戚继光沉默地拨弄着沙盘上的红色小旗,那是明军的部署。突然,他手指一顿,点在石见银山的位置。沙盘上的银山模型用真银箔贴面,在烛光下泛着冷冽的光芒。

"报——!"传令兵疾奔入帐,"先锋斥候在甲斐遭遇倭国铁炮队,折了七个弟兄!"他递上染血的箭书,"这是倭军射来的战书。"

八百里加急送抵紫禁城时,隆庆帝正在文华殿批阅奏章。当看到"二十三藩联合"的字样时,朱笔在宣纸上洇开一团刺目的红晕。

"宣内阁、五军都督府即刻议事。"皇帝的声音平静得可怕,但侍立的太监现,陛下手中的青花茶盏已经出现了细微的裂纹。

文华殿内,兵部尚书张翰第一个出列:"臣请增派宣府铁骑三万,辽东精锐两万,一鼓作气直捣京都!"他的朝笏因激动而微微颤抖,"倭寇乌合之众,岂能挡我大明虎狼之师?"

"万万不可!"户部侍郎刘体乾急忙反对,"劳师远征,每日粮饷耗费巨万。眼下黄河决口尚未修复,若。。。"话未说完就被工部尚书打断。

"刘大人此言差矣!"工部尚书指着殿中央的倭国沙盘,"石见银山已探明储量,足够修十道黄河大堤!"

争论愈演愈烈之际,角落里的贾环轻咳一声。隆庆帝目光一闪:"贾卿可有良策?"

贾环缓步出列,手中捧着一卷泛黄的海图。他今日特意穿着御赐的孔雀补服,在满朝朱紫中显得格外醒目。

"臣观倭国地形,其患不在兵多,而在心齐。"他展开海图,手指划过各藩犬牙交错的领地,"这些大名表面联盟,实则各怀鬼胎。"说着取出一份密报:

"锦衣卫探得,岛津家上月仍在与葡萄牙人秘密交易佛郎机炮;织田信长刚镇压了领内农民一揆;而毛利家。。。"他意味深长地顿了顿,"最关心的始终是石见银山的收益分成。"

贾环突然将一枚象牙棋子"啪"地按在沙盘上的石见位置:"臣建议双管齐下——明檄文,宣称我军只为讨伐僭越的岛津氏,与各藩无涉。"他又取出一枚黑棋推倒,"同时密遣使者,许诺保全毛利家对银山的份额。。。"

"此乃姑息养奸!"礼部尚书厉声打断,白须颤动,"堂堂天朝,岂能与蛮夷谈条件?"

贾环不慌不忙地躬身:"老大人明鉴。当年太祖平定云南,亦曾"以夷制夷"。今倭国形势。。。"他忽然从袖中取出一本簿册,"这是各藩历年仇杀记录,仅过去十年就有大小战事七十六次。"

隆庆帝突然抬手,殿内顿时鸦雀无声。皇帝的手指轻轻敲击龙椅扶手:"继续说。"

"再派水师佯攻岛津氏的鹿儿岛。"贾环的手指在沙盘上划出一道弧线,"其必向盟军求援。而毛利家若按兵不动。。。"他轻轻推倒代表联军的黑色小旗,"盟约自破。"

博多港的夜色中,一艘明军商船悄然靠岸。船身漆成倭国商船常见的靛蓝色,但吃水线附近隐约可见被遮盖的炮窗。锦衣卫指挥使陆炳戴着倭国商人常见的立乌帽子,腰间却暗藏三柄淬毒手里剑。

"记住流程。"陆炳对身后的通译低语,声音淹没在浪涛声中,"见到毛利元就,先呈汝窑天青釉茶盏,再说"明月照大江"的暗语。"

他们穿过戒备森严的港口,沿途看见不少倭国武士正在操练新购的葡萄牙火绳枪。陆炳眯起眼睛——这些火枪的制式,与上月澳门葡萄牙商会失窃的那批完全一致。

与此同时,鹿儿岛外的海面上,十二艘明军战船正借着月色逼近。旗舰"震远号"的船舱内,炮手们正在用绒布擦拭新式佛郎机炮的膛线。这种改良后的后装炮射是传统火炮的三倍。

"换开花弹。"水师把总低声命令,"瞄准他们的天主堂。"他嘴角浮现冷笑,"既然岛津氏这么喜欢和葡萄牙人打交道。。。"

黎明时分,第一炮弹精准命中港口教堂的十字架。爆炸声中,停泊在港内的三艘葡萄牙商船慌忙起锚,却撞上了明军事先布下的铁索障碍。

石见银山的矿洞深处,毛利家监工吉川正监督矿工搬运矿石。突然,火把的光影剧烈晃动,伴随着杂乱的脚步声和倭语的惊呼。

"怎么回事?"吉川按住刀柄,却见矿工们惊恐地指向洞口。那里,一队明军火枪手正踏着整齐的步伐推进,枪口上的三棱刺刀寒光凛凛。更令人震惊的是,他们身后跟着毛利家的重臣小早川隆景。

"奉大明皇帝旨意。"为的明军将领用生硬的倭语宣布,手中展开一道绣着金龙的圣旨,"此山暂由天朝接管。"他特意转向小早川,"当然,毛利家的分成。。。照旧。"

吉川刚要抗议,小早川却叹了口气:"这是主公的意思。"他压低声音,"岛津家背盟在先,与葡萄牙人密谋瓜分银山。。。"

突然,地面剧烈震动,远处传来闷雷般的爆炸声。矿工们惊恐地趴在地上,碎石簌簌落下。

"不必惊慌。"明军工兵百户咧嘴一笑,露出被槟榔染红的牙齿,"这是在拓宽矿道。"他拍了拍身旁的木箱,里面整齐码放着工部新研的"霹雳火药"。

洞口处,一队工匠正架设奇特的装置。那是贾环从《武备志》中找到的"龙吸水"提水机,可以将矿洞深处的积水快排出。更远处,满载白银的马车已经排成长龙,车轮上新装的铁箍在晨光中闪闪亮。

岛津义弘的军帐内,地图被撕得粉碎。这位九州霸主一脚踢翻案几,清酒洒在名贵的波斯地毯上。

"毛利家的援军呢?织田承诺的铁炮队呢?"他揪住传令兵的衣领,目眦欲裂,"五天前就说已从广岛出,现在连个鬼影都没有!"

帐外突然传来骚动,浑身是血的武士踉跄闯入:"大人!明军攻陷了樱岛炮台!"他哭喊着补充,"亲眼看见。。。看见毛利家的三叶葵旗出现在明军舰队中。。。"

几乎同一时刻,京都御所的朝堂上,织田信长的使者正在慷慨陈词:"。。。明国狡诈,诸公切莫中其离间之计!"但台下大名们交头接耳,目光闪烁。

德川家康悄悄退出大殿,在回廊阴影处对心腹低语:"去告诉明国使者,我三河武士愿为"东亚和睦"效力。"他摩挲着腰间新得的明国玉佩,"顺便。。。打听下他们那种连火铳的价钱。"

横滨明军大营内,戚继光正在烛下阅读战报。案头摆着三份密信:毛利家正式退出联军;岛津氏请求停战和谈;织田信长则扬言要"火烧比睿山"以儆效尤。

"报!京师八百里加急!"

戚继光展开圣旨,金龙纹样的绢帛上,隆庆帝朱批的八个大字力透纸背:"以夷制夷,步步为营"。圣旨下方附着贾环的亲笔密函,详细列出了倭国六十八个藩国的矛盾清单,甚至标注了各家大名的宠妾姓名。

将军走到帐外,海风送来隐约的炮声。但这已不是战斗的轰鸣——而是明军工兵在爆破新矿脉的声响。远处石见银山的方向,第一缕阳光正照在山巅的明军旗帜上,那抹红色在晨曦中鲜艳如血。

山下,二十辆满载白银的马车正缓缓驶向横滨港,车轮碾过的泥土里,几株野樱含苞待放。更远处的海面上,新到的补给船正卸下更多龙涎香和象牙——这些都是用第一批白银从南洋换来的奢侈品。

戚继光转身回帐,提笔在作战图上画下一个新的箭头,直指京都。笔尖悬而未落之际,亲兵来报:"德川家的密使到了,带来织田军的布防图。。。"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