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环自是出大半力针对风火营。
解珍解宝等傀儡便是领命而出。
营中大半力量都部署到风火营一侧。
临近子夜时,出动的高手才陆续返回。
营中已经一片寂静。
贾环心神微动。
在他的神识笼罩下,似有擅长潜藏隐匿的高手环伺左右,观察着整个救火营的动作。
“应是宗师初境,擅长隐藏,追踪,轻身功法。”
“看来这一次真有热闹可瞧。”
一般秋狝,就算是皇帝也最多带几个擅长护卫的宗师和上三品,加上禁军护卫,力量足够了。
数千精锐禁军加上高手,自是可保皇帝安全。
但此次还没有秋狝,就有擅长侦查的高手宗师出没。
看来铁网山打围之事,果然内藏猫腻。
贾环也无意去知会隆安帝。
按原本的历史展,就是隆安帝获胜。
这个侦视的宗师,搞不好就是皇帝派出。
自己大可不必多事。
若真的生出不可测的变化……
倒正好是自己立功的良机,又何必去破坏?
……
“皇爷,李宗师来了。”
行宫中。
正殿东侧的暖阁中,隆安帝正提笔批阅奏疏。
戴权蹑手蹑脚的走了进来,躬身侍立。
十余天的路程下来,高手都疲惫不堪,早早休息了。
这位皇帝用了百年老山参的参汤提神,仍是在观看批阅奏疏。
批折子,对这位皇帝
有大学士和通政使司等各文官部门随行。
虽然日常政务大半委托内阁在京处理。
但批复过的奏疏部呈还是装在匣子之中,以六百里加急送往猎场行宫。
此地就是“行在”,也就是皇帝所在之处。
凡军国政务,哪怕内阁批过了,仍需送赴行在。
当然,隆安帝就不似在京时那么仔细。
寻常部务,五品以下官员奖惩,基本上就用御笔沾染红色墨泥,批复便是。
基本上便是知道了三字即可。
饶是如此,每天过百本,需要阅看区分再批复。
最少也得一两个时辰的功夫。
还有一些要紧大事,需要仔细斟酌,有时需要批复几十上百字,那耗费的时间便要多的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