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部侍郎张凤翔收受银两六千两,礼部。。。。。。"
"足够了。
崇祯皇帝起身时,玉佩叮当作响,
"杨一鹏将受凌迟之刑,汪庆功立即处决,涉及此案的官员——
他一脚踢翻案几,
"一律押解进京!"
翌日晨曦初现,崇祯帝身着便装,伫立于漕船甲板之上。
资深舵工李三接过皇帝递予的炊饼,却因敬畏之情溢于言表,婉拒道:
"万岁爷,此举折煞小人了。。。。。。"
"老丈,请安心食用此物。”
崇祯帝坚持相赠,
"请向朕详述‘漕耗’之事。”
李三含泪拆开霉变的炊饼,
"每石正粮需额外征收八斗‘耗米’,然而杨大户家的家奴仍需‘淋尖踢斛’。。。。。。"
他突然撩起衣襟,露出胸前那交错的鞭痕,
"无法完成任务者,将受到严厉的‘漕棍’惩罚!"
崇祯帝手指深陷船舷木缝之中,以至于木刺穿透皮肉,竟浑然不觉其痛。
黎明时分,淮安码头迎来了一位尊贵的客人——崇祯皇帝。
他亲自登上了漕船“天字3拾柒号”,开启了此次巡查的序幕。
随着船身轻微的摇晃,船板出吱呀作响的声音,财政部侍郎蒋德璟立即上前关切地提醒:
"陛下,此船为平底浅船,吃水仅二尺,可顺利通过吕梁洪的急流险滩。"
崇祯皇帝以脚探试船板的间隙,
"然而,《漕船志》记载,标准漕船应选用杉木材质,此船为何使用松木?"
老船工情急之下跪地禀报:
"万岁爷英明!杉木已被杨总督替换,松木遇水易膨胀,行至德州恐将。。。。。。"
崇祯皇帝冷笑一声,突然抽出佩剑,剑尖刺入船板三寸深,
"果真未加煮蜡处理!即刻传令:所有新造漕船必须使用经过蒸煮处理的江西杉木,船板厚度不得低于一寸二分!"
在检查“兑运法”的执行情况时,崇祯皇帝随手拿起一把稻谷,任其自然流下:
"此稻谷湿度不符规定。据《天工开物》所载,漕粮需曝晒七日,此批粮食最多仅曝晒了两天。"
漕丁们面面相觑,一时无言。老仓头鼓起勇气说道:
"皇爷,现今我们均采用"插签法"来检验粮食的干湿程度。"
他取出三寸长的铁签插入粮袋,
"若签头无潮气,则表明粮食干燥。"
崇祯皇帝接过铁签,果断将其折断,
"如此短的铁签,无法真正检验出粮食内部的湿度!即刻传旨:改用"双套席"法储存粮食,内层使用透气的苇席,外层包裹防水的油布。同时,制作"验粮铜斗",每石粮食必须经过铜斗而不粘连方为合格!"
崇祯皇帝一行人抵达清江浦闸口进行巡视,
他凝视着那浑浊的河水,不禁问道:
"为何尚未开启闸门?"
河道官员诚恳陈述:
"启奏陛下,近期黄河突倒灌现象,导致泥沙大量淤积于闸槽。。。。。。"
"胡言乱语!"
张福臻随即抢夺竹篙并将其插入河中,
“瞧此篙痕!显然是你们为索取"过闸费"而故意拖延工期!”
转而向工部主事指出:
"忆及潘季驯所着《河防一览》所述,闸底应铺设蜊灰(即牡蛎烧制的石灰)以防止淤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