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制衡若敖氏,你完全可以像我一样,打破惯例,引入外姓卿族。”晋文公提议道。
“比如我就提拔了赵衰、阳处父。”
“你试图通过引入近支公族来制衡若敖氏,不是好办法。”
“公子与君主的关系太近,很容易觊觎君位,引动乱。”
“比如太子商臣就深受他的兄弟的威胁,加上你想要废太子,才选择铤而走险。”
“除太子外,其他公子还是赶出国外为好。”
“重耳,你这么快就忘了系统说的你这招的危害了吗?”齐桓公笑道。
“我去世到现在也有几年了,晋国依然蒸蒸日上,没看到出现什么危害啊!”
晋文公不以为意。
“我还是设置了制衡之术的,中军将和执政卿士不能让同一人担任。”
“先轸和狐偃就是如此,我认为不会出什么大问题。”
“估计当时是系统觉得我太牛批了,故意吓唬我,想杀杀我的锐气。”
“???本系统可不像你一样,说的话没一句是真的。”系统笑道。
“都说马上你就能看到危害了,急什么?”
天子郑三十一年,晋国。
在晋国历史上,有十一卿族相继活跃。
晋文公时期,先、郤、狐、栾、胥、赵等氏皆担任过六卿。
狐偃、狐毛在晋文公时都已经去世。
由于崤之战后在怀嬴的要求下,晋侯驩送还了三位秦将,把先轸气得不轻。
忍不住喷了晋侯驩几句,后自觉失礼,战死于狄。
接下来中军将(元帅)由先轸之子先且居担任,执政卿士由赵衰担任阳处父为太傅。
楚王商臣为了当初报江芈羞辱之仇,在杀了江芈后灭了江国,阳处父攻楚救江失败。
崤之战后秦晋依然战端不断,基本来说还是晋国占据优势。
秦伯任好在晋惠公时期从晋国那打来的部分河西之地,又被晋国打回了一大块。
无奈之下,秦伯任好只好转向,西进打戎人去了。
服十二戎王,遂霸西戎。
至今年,六卿又一下子去世四个,先且居、赵衰都去世了。
晋侯驩本来并不打算进行剧烈的人事变动。
决定延续老头子旧卿族们顶上,文公时期功勋之后的年轻人再熬熬资历的原则。
然而先是先且居之子先克等不及了,他在候补六卿里,也算很年轻的一位。
要是靠熬资历,猴年马月才能熬到他当上六卿。
于是他跑到晋侯驩面前吹风,说晋国六卿职位历来是能者居之。
提拔标准应该以家族功绩为主,而不是以资历为主。
加上阳处父当年寻求狐偃提拔失败,是赵衰提拔了他,才有今日担任太傅的他。
按照晋人传统,有仇报仇,有恩报恩。
他在晋侯驩面前把赵衰之子赵盾吹得天花乱坠,说赵盾才能不知道比狐偃之子狐射姑高到哪里去了!
晋侯驩觉得先克和阳处父说的都很有道理。
于是把赵盾、狐射姑、先克提拔为六卿上三卿,其中赵盾为中军将,兼任执政卿士。
“???这小子在干什么啊?”晋文公一脸问号。
“我早就告诉过他,军政要相互制衡,不可集权于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