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枯瘦的双手锤着床板,说出的话字字泣血,恨不得穿越回八年前那个晚上,拼命抓住那个孩子的手。
“我掰开他的手,让他爸把他带走了。”
“后来我才知道,那个杀千刀的不是他爸,是买他的拐子,那个孩子是在和我求救……”
“那孩子就是……就是……”
“别说了。”余醉捂住他的嘴,“我知道。”
爷爷浑身一僵,听到他说。
“我一直都知道。”
“高粱酒的味道,我有印象。”
记忆其实是很虚无缥缈的东西,抓不住握不牢,很容易就散了,尤其是本就不太记事的孩子。
但余醉脑海里一直有两个画面。
他被抱着放在一堵墙下,黄裙摆,高跟鞋,走远上了一辆车。
他猜测那就是丢弃他的生母。
另一个画面就是王长亮拐跑他那晚,也是这样一座大山,他从摩托车上跳下来,跑着去求救,后来被冻晕过去,再睁眼时看到一个老人,老人喂他喝很呛很呛的高粱酒。
假如那天晚上白清年没有掰开他的手,而是把他救下来,那之后的事是不是就不会发生?他是不是不会被生不如死地折磨四年?
这样的假设,余醉从没做过。
事情过去这么久,再想假如没有意义。
只能说阴差阳错,他命该如此。
如果非要找出一个人为他的苦难负责,可以是丢弃他的父母,拐卖他的男人,王长亮和那个黑医,是谁都好,绝不该是白清年。
老人用嘶哑的嗓子喊着都怪我。
余醉像只遍体鳞伤的小兽佝偻在他怀里,“怪你什么呢?这是我的命,你没做错什么,我赖谁都赖不到你身上,我一早就猜到了,从没怪过你。”
“爷爷……安心去吧,别留遗憾。”
爷爷死死抓着他的衣服:“好好活着,和乐乐一起好好活着……你答应我啊!”
“好,我知道了。”
枯木般的手垂落下去,小木屋的灯熄灭了。
白清年的白发在风中吹呀吹的,身边所有人都陪他老去。
亲人的离世会带走很多秘密。
比如余醉怕苦,爱吃糖,晚上睡觉时喜欢抱着爷爷的衣服。
比如陈乐酩最讨厌吃米粥,因为他快死掉时讨到的那碗米粥是从狗盆里抢出来的。
这些秘密都跟着老人埋在黄土下,埋在山顶上,埋在种满花籽的大坑里,再也不会有人知道,再也不会有人关心。
-
老人下葬后的第二天,余醉拿出那五斤板油,炸了一大罐猪油渣。
他把猪油渣装好塞在陈乐酩怀里,第一次带他坐上公交车,前往隔壁县城。
陈乐酩的眼睛哭得很肿,从肿肿的缝隙里努力看着他笑。
余醉却不敢和他对视。
因为他对爷爷撒谎了。
他恨透了这个世界,他一分钟都不想活。
老人用五年时间都没能动摇他的死志,一个毫无瓜葛的陈乐酩,更留不住他。
他要把这个孩子“处理”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