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各地数科本就落寞,你就算过去也没用啊。”
“肯定没有学生愿意来的。”
这些劝诫的话,并未让倔脾气老头放弃,但也有些影响,比如家眷就不带来了。
他自己跟徒弟来就行,到时候事情没错,灰溜溜离开,不至于太惨。
蔡先生说的隐晦,但在场人都听懂几分。
再想到曲夏州的情况,有些顾虑确实存在。
纪楚看看众人道:“还没开始呢,怎么就丧气了。”
“我在工司,你们俩在数科,一定能做出什么。”
蔡先生跟小宋训导齐齐看向纪楚,下意识点头。
相信纪大人!
一定可以的!
说着,众人再次参观了宅子。
最后就连家境最好的小宋训导都说:“这宅子可真大啊。”
不愧是全国前三的匠人,随随便便都能买得起这样大的宅院,真好啊。
但即便这样,他还是愿意前来当一个普通的夫子。
也能看出来,平日对匠人们有多不公平。
接下来几天里,他们前来赴任的官吏们都在安顿行李。
到了二月初八,衙门那边便陆陆续续让他们前去报道了。
小宋训导带着蔡先生去官学。
原来阳顺县刘县令,如今在刑司做事。
纪楚自然要去工司。
两人部门挨着,正好同路。
刘大人大名刘为民,今年三十八,是泾旗郡人士,距离曲夏州不算远。
所以他过年的时候还回家一趟。
仔细问了才知晓,原来刘大人竟然是进士出身,之前一直都不知道,他也从未讲过。
刘大人还笑:“三十多才考上进士,一直到朝廷有了空缺,才能补上,实在算不了什么。”
现在能到刑司,还是做正七品的官职,已经很好了。
说起来张推官正好是整个刑司的上司。
跟着纪大人,还跟顶头上司搞好关系,可真是好事。
纪楚听着,刚要搭话,便听到隔壁户司有人压低声音讲话。
纪楚跟刘大人对视一眼,往那边看去。
只听那边有人道:“户司主事真的没来?”
“没有,别问了。”
“都过个年了,那户司空缺的右都事?”
纪楚摸摸鼻子,忽然有点心虚。
因为他知道谁会兼任右都事啊。
但大家也太锲而不舍了。
从年前到年后,一直在走关系吗。
特别是那人一抬头,正是黎士杰,他同乡。
纪楚欲言又止,如果让对方知道实情,那不完蛋了。
可黎士杰见到他们两人,冷笑道:“纪大人还不去工司吗,不就喜欢跟工匠混在一起。”
现在人人都知道,黎士杰跟纪楚的仇怨。
其实作为体面打工人,都不应该有这么激烈的爱恨情仇。
可谁让那天在吏司闹得厉害。
而且不知道为什么,吏司的人竟然把事情全部讲出来,不少人看到黎士杰就在调侃。
都是一个地方的人,难免把他们两个拿出来做比较。
可以说整个冬日,州城一提起棉花,提起蔡一繁,就会提起纪楚,然后把他的事情拿出来讲!
黎士杰隐隐知道,这事跟纪楚关系不大。
完全是吏司大嘴巴,把事情给挑明了。
可让他也不得不恨纪楚,毕竟都是他的出现,才有现在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