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你你,你这话说出去,就不怕被秀才们打吗!
可众人仔细想想,纪楚说的话,又是真的。
过多的秀才,又没有适合他们的岗位,便会聚集成风,作为乡绅士族的爪牙,想办法欺负人。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路线不对,知识越多越反动。
这话他们虽然不知道,但大概知道其中意思。
“而秀才无赖化的根本,也不是他们的错,是朝廷民间的职位太少。”纪楚继续解释,“就拿今年一位姓贾的考生来说。”
“他十八岁考中秀才,连考四次乡试,均落榜。”
“那他接下来的选择是什么,是继续考?可他今年整三十,上有爹娘,下有妻子儿女。已经无法再考。”
“不考了?那能做什么,算账也好写字也好,挣来的银钱,是不够养家的。”
成千上万的考生过独木桥。
能过去的人自然好,过不去的呢?
“数科就是给他们另一条出路,难道我们要让这位贾秀才从此落寞失志,浑浑噩噩过一生吗。”纪楚拱手对张巡考道,“咱们读书明理,既是修养身心,也是造福百姓。”
“为何不能给落榜书生一条新的出路。”
张巡考在说书生去数科不合规矩。
纪楚却说,要给他们一条出路。
不止这位贾秀才,还有更多的穷秀才是一样的境地。
他们空有学问,却无处施展,真的太浪费了。
难道你张巡考看着他们贫困潦倒一生,也不愿意让他们去数科吗。
这是不是太死板了。
不要再让这些书生们过独木桥了。
给他们多铺几条路吧。
科举很重要,纪楚依旧这样认为,但科举不应该是唯一的路。
世间百种职业,若因歧视,阻碍更多人的发展生计,实属不应该。
张巡考哑口无言,此刻说再多空话也没用。
在穿衣吃饭面前,换个职业,是最好的选择。
“那也不能跟科举抢人。”张巡考最后道。
“大人,数科并未抢人,数科要的,不过是落榜的考生。”纪楚继续道,“而且两者哪个前途更宽广,大家都知道的。”
当官可以位极人臣,数科可以糊口扬名,怎么看都是前者好啊。
咱们数科哪会抢人啊。
一番言语下,张巡考心中怒火消失大半。
纪楚说得真诚,而且是为读书人考虑。
可他又觉得哪里不对劲?
好像不鼓励数科,就是放弃那些落榜书生一样。
张巡考头有点疼,看向纪楚的眼神满是狐疑。
可纪楚说的那句,秀才过多,所以无赖化,也确实是个问题。
各地秀才极多的地方,士风也糜烂。
按纪楚说的,那就是这些人太闲了,没有正经营生,只能聚在一起吃喝嫖赌,给他们找点事做,那就好了。
原本想指责纪楚的张巡考,反而意识到什么,纪楚不是真的推崇匠人学,是给书生们找点出路。
这么看来,他对读书人着实不错。
如此古板的张巡考都被说服,其他人也差不多,甚至觉得纪楚说得对。
秀才高不成低不就的,换个营生最为合适。
这么看,去数科当工程师,好像还可以?
纪楚看出他们的表情,却心道:“工程师有那么好当?他们数科也不是什么人都要啊。”
但不管怎么样,张巡考这一关是过了。
张巡考在筹备乡试宴的时候,也在观察数科,看看他们到底在做什么鬼把戏。
张巡考还在探究事实如何,看他一个手下,却把今日的谈话如实记录下来,寄给自己舅舅,也就是如今的吏部尚书。
因为纪楚这些话的根本,好像指向另一个问题的答案。
如何消化越来越多的读书人。
平临国发展两三百年,读书人越来越多,官府职位也越来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