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离开的张巡考他们忽然意识到一个问题。
其实改进机器的需求一直都在。
而能改进机器的人才也一直都有。
只不过两者并无交集,才会让很多事情搁置了。
现在的数科跟实际应用结合起来,必然是双赢的局面。
如果为了所谓的面子,规矩,把这些都压制下去,简直是倒行逆施。
只要能提高生产力,又有什么不行的呢。
难道这才是纪楚的真正想法?
他的一切出发点,都可以用,让大家过上更好的生活来解释。
无论是数科的人才,还是当地百姓。
这才是一切的基础。
张巡考有些迷茫,但随行的几个官员却暗暗记下。
这种讲究实际的官员,可太少见了。
曲夏州数科的事情本就引起关注,张巡考极为古板,大家也是知道的。
不少地方数科,见张巡考都没反对,自然也起了想法。
要不然去曲夏州州学取取经?
就算当地官学不在意,但数科训导们肯定在意啊,如果能把数科扶持起来,自然算功绩一件。
而且他们再不扶持自家的数科,这些夫子都要往曲夏州跑了。
最先过来取经的,肯定是咸安府府学的数科训导,这位数科训导早就着急了。
看看人家的数科,再看看自家的,自家这边也要没学生,能不着急吗。
现在不急,等数科直接被取缔,那自己的官位都没了。
抱着这样的想法,陇西右道其他四个州府,数科训导全部齐聚曲夏州。
小宋训导都傻眼了。
他什么时候这么重要了?
还都向他学习,知道他怎么办到的吗。
小宋训导对自己三叔道:“我的办法就是,抱紧大腿。”
抱紧纪楚的大腿!
按照他说的做就行。
他三叔无语,让他认真回答。
之前侄子要当数科训导时,也只想让他试试看。
没想到真的做出成绩。
这种时候,必然要做个表率,这对傻侄子的晋升很有帮助。
三叔更无语的是。
自己辛辛苦苦勤勤恳恳做事升职。
还不如侄儿运气好更重要。
哎,算了,侄儿不算聪明,好在听劝。
这位即将升职为官学左训导的宋三叔,继续给侄子指点:“扶持起整个陇西右道的数科,以后我的位置,就是你的。”
小宋训导想到这,立刻点头,他肯定会的!
不管是为了升职,还是为了纪楚,他都会努力!
宋三叔轻轻叹口气。
数科的崛起,已经成为定局了。
因为无论从哪方面看,这都是极好。
纪楚这人,又做了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
棉花马上就要收获,纪楚的名字,会让更多人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