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纪楚原本的上司户司卓主事非但不在意,反而笑着道:“以后要仰仗纪通判了。”
工司景大人也笑:“是啊,纪通判以后要多多照顾。”
众人自然是开玩笑,跟纪楚交好的刑司右都事刘大人,以及学政等人,也是笑着摇头,气氛更加轻松。
都是熟人,以后更好做事。
而且新朝新气象,听说新皇是个有想法的,他们这些官员好好做事,肯定能被看到。
再聊到今年各处的税收。
在其他地方,除了商业最为发达的江浙,其他地方的税收,都是田税占了大半。
他们曲夏州则不一样。
户司卓主事道:“油菜籽,棉花,这还属于经济作物,也是田税的一部分。”
“可咱们卖的棉被服则不一样,其中的税收已经占了不少。”
“但如今税收占比最高的,在官学。”
在官学。
众人都看向州学学政,但刘学政根本不管这些,直接让宋左训导去讲。
官学税收最高,说出去谁相信?
谁家学校不是吃银钱的大户,每年拨款都要多少了。
也就曲夏州官学不一样。
准确说,是曲夏州数科不一样。
人家扩建之初就说了,自负盈亏。
当时多少人还笑话。
现在好了,看看人家盈利了多少?
“工业作坊园建起来之后,产出的物件越来越多,其中缝纫机,链条车最为热门。”
缝纫机不用讲,对于纺织行业的进步,可以说肉眼可见。
可链条车的火热,却在各个行业里都有体现。
就说一句话。
谁家买卖货物不用车?
就连官府押送税银,那也要用车马啊。
链条车这种节省牛马体力,增加载重的好东西,不流行才叫奇怪。
单这两项的税收,就已经占了曲夏州税收的一半。
这对多数传统官员来说,冲击力极大。
主要以前没见过啊。
自古以来,田税都是朝廷财政的主要来源,谁能想到其他收益能超过田税?
正因如此,本地农户的日子轻松不少,衙门税收不再只指望他们,各家交田税的时候,也就没那么苛刻。
只是大家的注意力,基本转到官学数科上了。
现在来说,主要在工业作坊园。
如今还未正式营业,已经有如此成效,倘若全都发展起来,又会如何?
现在的作坊园,主要是工司跟数科一起运营,所以大家看向他们的时候,都带着震惊跟惊喜。
户司卓大人继续道:“照这样来看,明后年官学的税收,按理说占比会更高。”
这让在场官员喜笑颜开。
本地税收好,意味着他们事情做得好,自然是高兴的。
可工司景大人跟官学宋左训导却对视一眼。
他们听出卓大人的潜台词。
按理说应该更高,但没那么高,是为什么?
卓大人其实是在说另一件事。
官学管着技术,工司管着原料,自然是景大人开口。
“只怕不成。”景大人直接道,“工业作坊园大体已经落成,如今产能不够的原因,并非人手不够,也并非没有订单。”
“是没有原料。”
景大人看向廖知州跟纪通判,继续道:“这地方对煤矿,铁矿消耗极大,本地已经供应不上了。”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