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楚肯定不会阻止大家学习,但同样要给设计者一部分费用。
没有费用,如何有持续的发展的?
当然专利也是有期限的,不可能永远不开放。
这其实对很多人来说冲击很大。
因为秘方秘技这种东西,在古代可保全族富贵,能够世世代代相传。
可惜新型冶炼炉研究的基础,就是在数科,还是在纪楚的指点下完成,没有人能独占功劳。
既如此,拆分出去授权,自然也没有人能反对。
古代很多秘技,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失传。
就比如白叠子的种植技术。
倘若不是碰巧遇到白婆婆,棉花种植推广不会如此顺利。
而这种开放的风气,促使曲夏州数科的学者越来越多。
慕名而来的,前来学本事的,几乎络绎不绝。
连带着整个陇西的科学技术都在提升。
其他地方想留住他们,必然要开出跟曲夏州相等的条件。
无形之中,各地的抢人大战,在悄无声息进行。
对此大家肯定乐见其成,尤其是各地数科学者,只觉得心里畅快。
以前让你们看不起我们!
现在晚了吧!
就算给再好的条件,我们也要去投奔曲夏州!
投奔纪大人!
以至于纪楚现在想做点什么,根本不用考虑能不能做出来,只要考虑想不想就行。
现代很多高科技的东西,也都是用土方法一点点摸索出来的。
如今看起来根本不能运作,实际上没那样复杂!
能用就行!
反正大家还会改进的!
如今的火器也是如此。
十月中旬,三个小组都已经有能拿得出手的产品了。
定好时间后,廖知州,纪通判,则要进行第一回火器验收。
消息送到常备军岳将军那里,他果然要派人前来查看。
派来的人并非邓成,但也是纪楚认识的。
当初帮纪楚练过乡兵的曹百户跟赵百户。
三四年过去,两人已经升为千户,因跟纪楚的关系,特意派他们过来看看火器的进展。
这态度很明显了。
我们常备军非常信任你们!
就是来看看情况,大家别多想!
纪楚自然知道大家的想法,而且消息送到常备军,就是让他们时时了解进度的。
这对提升士气很有帮助。
纪楚考虑得全面,岳将军那边肯定高兴,若不是知道纪楚在文官那边的前程,真想让他也来常备军啊。
听说他习武强身健体不说,对武器研究也很有想法。
真是可惜了。
如今的曹千户跟赵千户见到纪楚,皆是带着笑意:“见过纪通判,李师爷。”
之前他们关系就不错,还清缴匪贼,一别多年,颇有些怀念当时的感觉。
估计那会他俩也想不到,纪楚这个县令升官会这样快,不仅如此,还给他们常备军弄来,棉衣,甚至还在造火器。
文官们或许不知道火器是什么,但他们知道啊。
有了那东西,不说战无不胜,至少会让自己这边胜率大大提高。
只要能减少自己人的伤亡,让他们做什么都可以。
将士们可以勇猛,但不能不要命啊。
两人在常备军时间长,更了解关外的情况。
那边蠢蠢欲动也不是一时半会了。
去年就试探过,今年只怕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