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直接去曲夏州挖人啊!
他们那边的数科夫子那样多,肯定也有不被重用的,挖一些普通夫子,也比找骗子强!
偏偏有这种想法的人还不在少数。
从开年之后,不少夫子都收到邀请,总之漫天开价,一定请他们去做事。
尤其是参与过大项目的人。
会缝纫机的,链条车的,以及改造火炉,会炼钢的,会造火器的,如今还要加一个会造水泥的。
但凡参与过这些项目,都花大价钱挖人。
最高的价码,似乎已经出到五万两银子了。
这银钱着实惊人,但对于数科夫子们来说,倒没那么吃惊。
但凡能在工业作坊园安安稳稳做事的,大家有多少本事,创造多少价值,心里都有数。
大白话便是。
他们重不重要,自己心里还没数吗?
用得着你们夸赞?
这份自信源于他们的真才实学,所以非常有底气。
没想到正是这份自信,让挖人的商户们更高兴了,连各地的官学也加入进来。
民间官方一起挖人,小宋训导这边也收到无数信件,想让他帮帮忙。
小宋训导心道:“多少人才都嫌多啊,工业作坊园要做的事多着呢,他真的不舍得放人。”
只是各方压力太大,他只好找纪楚商量商量怎么办。
纪楚还道:“我怎么没收到这种信。”
介绍人出去,他也行啊。
小宋训导把桌子上的信都推过来:“他们不敢啊,知道你不是徇私的人。”
搞得他爱徇私一样啊!
怎么都给他写。
不仅他,还有他三叔也收到许多。
不过他三叔的意思是,能推荐就推荐。
工业作坊园也不可能把人才全都留在这里,放在其他地方,或许有更好发展。
让小宋训导没想到的是,纪楚也道:“夫子们怎么说,他们是什么意见?”
“都说不想走啊。”
小宋训导说完,又补充道:“有些也不是不想走,是舍不得,而且也觉得走了愧对曲夏州数科。”
有这种想法的人并不在少数。
比如说上面提到的张玉春一族。
他们一族祖籍洛州,家族几百年里几经辗转,之后在广宁卫安家,如今又搬到曲夏州。
像张玉春本人,以及他的妻儿,是想住在曲夏州。
但其他族人各有各的想法。
他大伯一家,便很想回到洛州,自家百年前的祖坟还在那,如今数科发迹,他们可以回去重整家族,人都有落叶归根的想法,几百年了也不例外。
但大多数人碍于曲夏州对他们的恩情,总觉得这样走了不妥当。
如今他们有身份有地位还有银钱,被各地抢着要,都因为曲夏州数科。
发迹了就走,颇有些“忘恩负义”之嫌。
说到这,小宋训导也反应过来,他三叔说得似乎是对的。
那纪楚的意思?
“不少人背井离乡地过来,也不容易,如果家里有更好的职位,想回去自然要回家,还能建设家乡。”纪楚道,“都留在曲夏州,咱们这边也没那么多项目。”
“至于什么忘恩负义,更谈不上,他们对其他人那样有自信,干嘛对咱们这样。一切都因为他们的真本事,不要本末倒置。不过外面闯得不好,也能随时回来,不管怎么说,这里都是数科联盟的大本营。”
纪楚的意思就是,大家想去哪就去哪,曲夏州永远都是他们的家!
不要有什么心理负担!
早晚会有这么一天的,与其让大家背负压力离开,不如把事情说开。
难道在其他地方,就不是数科的人了吗?
纪楚跟小宋训导的三叔都点头,那就没什么问题的。
为钱也好,为名也好,为了自己手里的项目有更多资金,又或者想回到家乡建设家乡的工业作坊园,这都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