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临国对周围一圈国家部落来说,即是肥美的肥羊,又是难啃的骨头。
趁着好咬的时候,吃上一口,就够大半年回味的了。
但要是遇到难啃的时候,别说咬了,就算碰到,牙齿都会被打掉。
现在的平临国最北端的广宁卫,便处在极为难啃的时候。
前几年还好点,可自从棉衣送来,棉被用上。
火器作坊开了。
冷兵器也给得顺畅。
然后呢?
然后就一年比一年难打!
之前还能多抢点粮。
现在可别想了,能保住自己性命就行了啊。
今年更为夸张。
是个人都能看出来,广宁卫兵精将足,不管是后勤补给,还是练兵上面,都不是其他部落能碰瓷。
除非整个草原联合起来?
但那又凭什么啊。
总有些部落,根本不去抢人家的粮,只想过好自己的生活。
想惹事的,总是少部分人。
“我们要做的,就是联系这少部分人。”邓将军对赶到广宁卫的纪大人道,“他们也不想打仗,他们放他们的羊,咱们种咱们的地,互不耽误。”
邓将军这个灵感,还是从曲夏州得来的。
现在曲夏州跟关外的矿路,早就顺畅无比,别说打仗了,就算是小摩擦也不多。
关外靠着矿产过上好日子的部落,更不允许关外发生战争。
大家打仗是为了什么?
为了生存,为了物资啊。
现在不打就能获得,何必打呢。
再说了,你们打得过西北常备军吗?
这是换到东北,也是一个道理。
打又打不过,不如坐下来谈条件。
广宁卫的防御明显越来越好,想要突破,肯定格外艰难。
这种情况下,双方和谈,便是必然的选项。
邓将军比之他父亲邓老将军,更多了稳重跟机警,嗅到这个机会之后,便立刻请纪大人过来商议。
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广宁卫从此要马放南山。
而是拉拢一部分人,分化他们的势力,以后这边的防御压力越来越少。
对昌河州百姓来说,这里也越来越安全。
纪楚听得入神。
少打仗,正是他的想法。
没想到跟邓将军不谋而合。
“邓将军好谋略。”
纪楚刚说完,邓将军便笑:“怎么会是我的好谋略,分明是你的。”
这是学的曲夏州啊。
邓融跟他弟弟邓成常有书信往来。
在广宁卫做的事,不过是曲夏州复刻而已。
更因为他们早就做好准备,兵精粮足,可以更快施行。
纪楚摆手:“还是将士们勇猛,这才是和谈的基础。”
否则人家为什么跟你谈?
这话也没错,听得邓将军身边将士们,忍不住露出大牙。
即便是互相恭维,这话也是好听的!
既然有了计划,剩下的便是施行。
“他们需要盐巴。”军需官老董上前道,“纪大人,好久不见。”
军需官老董,便是当年去曲夏州沾桥县买棉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