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大人怎么完全不会焦急的,上来便是解决问题的?!
连着好几天,祝亚在梁国皇宫都是一副深思熟虑的模样。
身边匠人们问了,他只道:“在想岐国王宫的情况。”
这边只剩下建设,留几个有经验的匠人看着即可。
他可以动身去岐国了。
对了,岐国那边,不会也是这样吧?
想想那边的国王,出手似乎也很大方。
如果真是这般,他是真的看不下去。
没想到匠人也叹气道:“希望岐国的情况好点,看着这些百姓吃糠咽菜的,真是不好受。”
他们昌河州是穷,但朝廷征税还算合理,大家认认真真种一季庄稼,还是有饭吃的。
哪像这样啊。
这哪是人,分明拿他们当牲畜用。
祝亚看向身边众人,之前他一个人苦闷,没发现从平临国带过来的匠人们,几乎是同样的想法。
都看这里的国王贵族不顺眼,都觉得这里的人生活得太苦了。
没办法,从昌河州来的百姓,真没经历过这种日子。
因是边陲,朝中一向宽厚治理。
那些想要捞钱的官员,也不会选他们这地。
总之昌河州除了寒冷之外,其他情况远比岐国梁国要过得好。
但这总要有个原因吧?
本地百姓为何要被奴役至此,看着也不反抗?
祝亚没说纪大人的想法,只跟大家道:“要是有合适的机会,可以去问问?”
除了祝亚之外,还有三十五位工匠,总能跟本地人搭话吧?
可那梁国侍卫以及梁国国王,似乎有意隔绝本地百姓跟平临国的人,大有严防死守的架势。
吃饭睡觉甚至方便都不让在一起。
以前没有特意关注,还没发现问题所在,
现在注意力在这,他们这三十六个平临国的人,显然越发觉得奇怪。
信件经过秘密传递,又送到纪楚手中,纪楚看到这信反而笑了,回道:“越是严防死守,说明情况越脆弱。”
好像也是。
当地百姓如果真的不想走,又或者怎么都劝不动。
也不用这般防备了。
从这之后,祝亚便在寻找跟本地人接触的时机。
终于在一处火墙建得有问题时,他跟梁国百姓总算有了对话。
让他庆幸的是,还好岐国梁国距离昌河州很近,有些土话他虽然听不大懂,可带来的匠人们却能听明白,有个交流的桥梁,一切就好办了。
只是在交流之前,建设火墙的百姓先要被鞭打三十下,才能开始修复。
祝亚等人,眼睁睁看着十几个梁国百姓被打得鲜血淋漓,还不敢大声哭喊,不然会扰了王宫清静。
等打完三十鞭,他们还不能走,必须去把自己做错的部分修复了。
刚刚打完,祝亚就从腰间卸下酒壶,笑着走向梁国侍卫,让身边人翻译:“大家辛苦了啊,这边有些好酒,你们歇口气。”
打了那么多鞭子,侍卫们确实也累了,又听平临国的人道:“这可是平临国佳酿,味道极好,你们不尝尝?还有肉干,都是我们平临国的好东西。”
祝亚把人带出去喝酒吃肉干。
剩下的匠人,则抓紧时间跟本地人交流。
那些被打得奄奄一息的本地人,只听平临国来的匠人道:“你们怎么不跑。”
“跑到其他地方,总比这里好吧。”
“国王能建冬日的房子。”
“只能靠他赏赐住所,方能抵御冬日。”
等到晚上。
祝亚才明白原因。
这么偏远的地方,国王一族垄断了本地的铁制品,以及所有保暖的东西。
所以只有他们可以建保暖的房屋,可以给百姓提供冬日庇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