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兴四年,四月十五。
最近广宁卫附近格外不同。
昌河州工匠被岐国扣下这件事,已经传遍整个关外。
无论是部落,还是小国,都在讨论这件事。
有人说那岐国实在胆大,竟然敢扣下平临国的人。
也有人说,似乎是那些匠人们搞事,想要拐走岐国百姓。
对此梁国国王心知肚明,可他暂时不敢站出来,更不敢说自家百姓已经被拐走了。
这样说的话,岂不是被人笑掉大牙。
如今的情况,还是看看昌河州跟岐国如何对峙再讲。
如果岐国硬是扣着人不放,还占了便宜。
就说明昌河州,或者说平临国软弱可欺。
到时候,他们自然会一拥而上,让昌河州给他们好处。
如果那昌河州好好修理了岐国一通,梁国国王就当诱骗百姓的事不存在。
说白了。
就是谁占据上风,他就帮谁。
不仅是梁国,草原各个部落也是这个意思。
很明显。
大家想都用这次冲突,来试探昌河州如今真正的实力。
这种试探在边关常年发生,不算什么新鲜事。
无非是敌进我退这种弹性战术。
这也是纪楚执意要把这件事上报给朝廷的原因。
他或许不如邓将军会打仗。
但分析局势方面,还是多了层考虑。
邓将军也是看到周围部落小国忽然变了脸色,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甚至那些原本想要和谈的草原部落,现在也变得犹豫起来。
扣下你家的工匠,还是官方派出去的工匠。
这事可大可小。
这件事要是处理不好。
那周边小国部落,都能欺压到你头上。
邓将军再次庆幸纪大人行动迅速,极快地拿到皇上批复的奏章。
“便宜行事。”
意思就是,怎么处置,都看你们的。
这么一说,昌河州广宁卫便不至于束手束脚,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了。
再想想,纪楚发出奏章的时间也合适。
那边春狩刚结束,京城众人正是高兴的时候,来这样当头一棒,也能让他们清醒清醒。
既然没了顾虑,就要好好处理跟岐国的争端了。
“首先要把人救出来。”纪楚直接道。
其他的都可以先放一边。
祝亚等工匠必须救出来。
邓将军道:“岐国咬定他们有错,不肯放人。”
“除非把宫殿修好。”
纪楚总觉得这里有一丝怪异。
这岐国国君,对火墙火炕,是不是太依赖了些。
按道理,小国都会避免跟大国发生争端。
就比如那梁国,百姓都被拐走了,一个字都不敢吭。
这事要放在梁国身上,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直接把匠人们驱赶出国境,就算是惩罚了。
岐国国君难道对火墙极为钟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