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去转转,辨识草药。”“去去就回。”祁胜跟鞠英、冯清交代一句,就独自出去。冯清无奈:“他当真要钻研丹术。”鞠英拉开架势练功,“且随他去,撞了南墙自然会回。”……祁胜没走太远。等到转过一处山坳,背过营地。他念动,即刻响应,降神人间。……天魔界。永福镇。西郊外。一张简易供桌摆布,上面摆着五谷六畜。桌前。道人行法。不知多久。仙光一闪,一尊神将显化。看他!身着皇鳞甲。手持飞龙刀。正是祁胜。吴道人见了,忙拜道:“小道吴勉,恭迎上神!”祁胜摆摆手:“不是第一次见面,无需客套。”祁胜与这吴道人并不是初见。这个‘猴王神任务’,也不是第一次做。七月中旬。他在第十天门台,就曾接触过这一任务。当时就来过永福镇。不过那次时间紧急。再加上吴道人调查的情况也少。因此并未完成任务。甚至连能仁寺的虚实都没能探明白。时辰一到。祁胜离去之前。他给吴道人留下真名。让道人调查清楚能仁寺与猴王神到底有何猫腻之后,再来请神。今日吴道人再请,想来已有进度。祁胜问:“都查出什么?”吴道人看着眼前‘神将’,一时恍惚。上一次请神。仙光一闪。他肉眼瞧不见,开了法眼后才能直面神明。而这一次一双肉眼居然就能瞧见。不同上一次的灰色鎏金神袍。这回这位神明摇身一变成了一位神将形象。披坚执锐,愈显神气。吴道人信心大增。闻听问话。他忙回道:“那日上神走后,小道夜潜能仁寺抓了一位老僧。”“审问之后才知,原来这‘猴王神’乃是寺中主持将一只猴王活捉、制住,使其不能动弹。”“然后在外面裹上泥,做成泥塑供奉。”“称为‘猴王神’。”“初时寺中香火并不旺盛。”“后来主持施展邪术,散播寒热之病,宣扬能仁寺可治病之说。”“久而久之,香火鼎盛。”“镇上百姓每逢初一十五,必定来祭拜,声势浩大。”“随着香火旺盛,那‘猴王神’受了一镇香火,就变成妖精作祟,战力非凡。”“反是揭露能仁寺真面目的道士、武师,最终都被猴王神杀死。”“每逢此时,寺里的僧人就敲钟击鼓,为猴王神助威。”“小道前日再次潜入能仁寺,欲要打破妖猴雕塑,却被杀退。”“那妖猴颇为能战!”……不得不说,吴道人调查的方式,很虎。但效果也显著。短短半月,能仁寺与猴王神的底细就被他摸得一清二楚。祁胜听分明。又问吴道人:“能仁寺中,除了猴王神外,那主持与寺内僧人各有什么能耐?”“寺内僧人多是普通壮汉。”“有四五个首座练得一身武艺,倒算是一方高手。”“真正神秘的是那能仁寺主持。”“其擅妖术,能养妖猴,蛊惑民众,实力与手段皆未知。”吴道人如实汇报。祁胜听了,持刀朗道:“前头带路。”吴道人一怔:“上神要往何处?”祁胜道:“自是能仁寺!”调查?忒麻烦!杀上门去自见分晓。……请神。重在心诚。心诚就不可能撒谎。故而祁胜无需怀疑吴道人。指鹿为马?打击异己?这都不存在。若怀着这些心思,吴道人就请不动神,无法‘上达天听’。“上神。”吴道人的确拳拳之心,欲要为民除害。但这神将上一次那么苟,这一次如此勇。属实把他搞不会了。难道他这一身甲胄、他那手上神兵,有什么说法?祁胜没理会吴道人在想什么。一回生。二回熟。他延续上次降神时跟吴道人聊的,赶路时,闲聊道:“上回,你说了这人间修道分为道童、道人、道士、炼师、法师、真人、天师各等,分别对应定神、出壳、授箓、夜游、日游、阴神、阳神各境。”上回时间少。刚听完吴道人讲述下界道人境界划分之后,时间就到了。这回不受限。可以尽情聊。祁胜问:“你上回说,人修道法、习道术,全都只能依托于‘请神’?”吴道人点头:“是这样的。”其实他也不懂堂堂‘上神’为什么会问这么简单的问题。道人!道法!道术!名曰‘道’,自然是依道而行、顺天而为。什么是道?什么是天?都太抽象,不好解释。最简单最直白的解释——神明!代天行道!天道化身,执掌权柄!故而,神明即为天,即为道
;。修道之人的力量来源,也皆自神明而出。神打也好。法术也好。再或是请神降临,真身显化。这都是道人的本领,都要依托神明而施展。‘这个道——’‘太抬举我们这些杂役。’祁胜听了,都替那些杂役脸红。何德何能?敢称神明?这里面必定还有一层更深的逻辑,绝非吴道人说的这么简单。但那层逻辑。吴道人不知道。祁胜也不清楚。他只知道这吴道人原本是武师,自幼习武,长大后却发现习武救不了世人,于是弃武修道。现年二十九岁,修道初成,安定心神杂念不生。能感受到自身的神魂所在。能够神魂出窍,在躯体周围活动。称为‘出壳道人’。行走四方,又称‘游方道人’。会几个小法术,本领不高,又称‘江湖术士’。修道之途,仅仅起步。至于武道——“武道之途,分养血、换血两个层次。”“养血阶段,内壮脏腑、外炼筋骨,使一身气血活泼、浑厚,夯实根基。”“换血阶段,捕猎精怪、巡狩妖魔,取其精血,或饮、或泡,替换自身凡人血脉,换取妖魔的能力!”“一次换血,即称武师!”吴道人!养血有成。换血鼠妖。得‘贼眉鼠眼’之能。可夜视,可通阴阳,能窥见凡人不能见之事物。如幻术。如鬼物。又比如,神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