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东西展现心意的同时,对方还再次言语上表达了一下自己的拉拢之心。
什么“伯安之才,费于田野,何其可惜”、“寤寐思服”……
对此,陆离都忍不住怀疑了一秒,对方这是真心想要拉拢,还是在这里做样子啊。
这个世界是没有别的时间可以选择了吗,你非要选择过年这个时间点来拉拢我,你不知道过年这个时间点对陆侍中而言有点特殊吗。
况且你这拉拢的话术也不太对啊。
你说你要是通过陆离来到徐州后干的那些在你看来的“非正事”为切入点,表达一下诸如我怀着一颗爱国爱民之心,想要让你更好、更名正言顺的做这种事情,能够帮助更多人。
如果真是这样,哪怕他并不是陆离选定的人,但陆离也不是完全不能在他这里暂时打个临时工的。
然而人家的拉拢是怎么拉拢的呢,就非常像是现代资本家在那里画大饼,听了一通好像你在他眼中多么多么好,他多么多么求贤若渴,大家都有美好的未来,可实际上半点落到实处的东西都没有。
很有意思的一点在于,许多人都觉得先帝看中陆离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的那张脸,陆离也不否认这其中有脸的原因,但是人家刘宏可半点没拿他当花瓶,实实在在的权力都是给到手里的。
最后临死前,连兵权都给了一部分。
对比之下,这些已经通过陆离的作为见识过他能力的人,口中说着看中他的才华,拉拢的最后目标,却好像只是希望把他放在身边当个花瓶。
对于这种事情,陆离是能说:婉拒,婉拒了啊。
去外面置办好东西,婉拒了陶谦,之后陆离也没有闲着。
郑玄眼睁睁看着对方一点“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都不存在,对着他宝贝了那么久的鸡直接就是一个割脖放血,这感觉就很难说。
就看对方那个熟练,以前没少干这种事吧。
虽然对方出生后就跟着亲爹上山守孝,但守孝期间对于饮食的要求除了最开始的三年会比较严格一点,后面不会强制要求你守孝就必须不沾荤腥。
这一点陆离在《陈情表》中也有隐晦提及,比如说他爹对他的爱,事必亲躬,为了他更好的成长做饭一类的……
但有一说一,大家当时的解是跟挥一下锄头的“躬耕”类似的,以为你爹就是站在厨房里指挥一下下人这样,就这已经很出格了。
但是看你现在这个架势,你们当年还真的就自给自足啊?
一时之间让人不知道该感叹你们守孝的诚恳,还是对“祖父慈爱”产生一点质疑。
毕竟真要是慈爱,别管孩子守孝的心有多么诚恳,那也不能真的就放任两人在山上自给自足啊。
郑玄不曾见过陆离的父亲,但他确实见过陆离的祖父。
那时他正从师第五元先学习,是天下诸多学子中稍有名气的一位,
而陆离的大父年轻时不仅以外貌俊美闻名于世家,更以治《周易》、善谶纬闻名于学界。
要说这两样,其实算是乐安陆氏代代相传的本事了,因为他们是真的非常有能,不少人觉得他们家子嗣困难跟泄露天机太多不无关系。
只是如今已经没有多少人知晓这个了,主要是陆氏那边可能也觉得自己子嗣不丰跟这个有关,表现得比较介意,而且也确实不再展露相关的本事,故意扬名不一定能够扬的出去,但有意藏拙一般不会有人刻意去揭穿你。
尤其是这还关乎后嗣传承,除非跟你有什么不死不休的大仇,不然一般没人会在这种事情上故意跟人作对。
而最能证明他们隐瞒成功的,可能就是陆离真的一点都不知道自家大父擅长这个吧。
他不仅不知道,他也真的不擅长。
天知道当初郑玄愿意收下对方,固然有干一行爱一行的惜才之心,与陆离本身美强惨人设的打动人之处,可也不乏觉得这是一场查漏补缺,互相交流的学习之旅。
结果好家伙,这是真的不会啊,怎么学都学不会的那种。
这就好像看到鲁班的后代不会制造,孔子的后人不会读书一样,简直令人震惊!
不仅如此,还“天厌之”……
事实上郑玄除了最开始后,很少将陆离跟陆离的大父联系到一起,不仅是距离郑玄见到对方已经过去许多年了,也因为陆离真的跟他大父没有太多相似之处。
以致于让人产生不了任何“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的熟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