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第六十四章“我心没变。”
出国三年期间,江枝有回去找过陈沙。
过年她会特意回来陪他,但是据她所知,青砖巷已经被周淮律的公司拆迁收购,陈沙也没有住在班社,而是住在了周淮律给的回迁房。
“外公不在班社了。”江枝眨了眨眼,道:“你不知道吗?”
周淮律只是浅浅笑了笑,在她不解的眼神下,道:“我知道。”
“你怎麽会知道?”
她好奇的继续追问,但是周淮律却没有给她问下去的机会,而是扭头继续看电影。
这个疑问存在江枝的心里挥之不去。
第二天,坐上了周淮律的车回到禅城,再次来到了青砖巷。
这里人来人往,比以前热闹,车子停在了以前的停车场,她依稀记得,她曾在这里丢过他挽回她时的婚纱,再往前,就是青砖石的巷子口。
巷子里来来往往许多人,都拿着手机拍照。
巷口处的老阿伯依旧在昔日最爱坐着的位置,摆弄着自己的鲁班锁。
来来往往的人群对着他拍照,他似乎习以为常,面色慈祥继续摆弄鲁班锁。
江枝和周淮律肩并肩往里面走,见了阿伯,像昔日那样打招呼,他擡起头,含笑点了点,江枝继续往里走,这条巷子里的每户人家都是老手艺人,挨个都坐在门口,摆弄着自己的手艺。
江枝很是稀奇,回眸道:“你不是拆了吗,怎麽他们都还在这里?”
还没等周淮律回答,她又继续问:“而且感觉好多人来这里逛,怎麽感觉这里成了景点?”
他自始至终眉眼都带着温润的笑意,没有任何的回复,这幅样子和看电影的时候一样,卖关子,神神秘秘,她疑惑,与此同时,忽然从远到近传出舞狮馆的声音。
敲锣打鼓的声音里面,身影从舞狮馆门口路过,伴随着隐隐约约的戏曲声音响起,太阳照射下来,她的身影投射到青砖墙面上,墙上的影子擡起头。
放眼望去,南粤班社,原班人马在戏台上。
台下,老师傅依旧敲击着粤胡和梆子,熟悉的曲调,熟悉的味道,趟栊门门口站满了看戏的人,昔日的石墩子,如今也被人站上去,踮起脚尖,只为多看两眼。
游客在说话:“不枉费来这里玩,这条非遗街也太漂亮了。”
非遗街?
在她还在禅城的时候,这条街就已经签署了拆迁赔款,明明每次来找外公的时候,外公都在安置房里,现在怎麽就坐在戏台下,拿着茶壶,晃着躺椅,欣赏粤剧。
江枝回眸,看向周淮律,“到底怎麽回事?”
-
五点多,来来往往的人逐渐散去,原本热闹的整条街,忽然变得像以前那样寂静,江枝坐在班社的後院,看着陈沙,他只顾着品周淮律拿来的茶,对江枝的盘问,笑嘻嘻的道:“哎呀,他不让我告诉你嘛,你看现在多好。”
她看?
还用得着她看吗?
三年了,她才知道,自己的外公居然联合前夫,做了件瞒着她的事情。
“当时我也是想着,这样一举两得,班社不用拆,戏台也不用拆,”陈沙越说声音越小:“而且大家还能有工资拿,每天只需要重复做之前的事情,供游客们来打卡,你说陈关,王声他们年轻还好,老师傅们失业了,就真的难再找工作了。”
“阿公,”
江枝扶额,对他的这番话感到很无奈,乜了他一眼,道:“你少和我说这些。”
装糊涂,装可怜,陈沙最会了,明明是瞒着她,她当然知道,戏班没拆是最好的选择,但是她觉得很荒谬,自己的外公居然联合前夫,一起瞒着她这件事。
她到现在都晕头转向,还想问什麽,但是陈沙却已经匆匆溜走。
到了晚上的时候,班社的人忽然架起炉子,江枝很惊讶,问这是在干什麽?
但是没想到周淮律很娴熟,已经和南粤打成一片,好像她才是外来客,自然而然的接话道:“搞烧烤吃,王声烤的烧烤,不比外面的差。”
他边说,边帮忙把炉子擦干净。
她看着周淮律,他低着头忙碌,好似没察觉到她的视线。
到了晚上的时候,菜全部上桌,王声又搬了几箱啤酒,好像今晚要不醉不归,烧烤架冒起了白色的烟,各司其职,在她不知道的时候,好像这个其乐融融的场景,好像已经上演了无数遍。
她的目光看着忙碌的周淮律,男人跨坐在木凳上,和王声面对面,不知道说些什麽,眉目温润,完全没有在戏曲院时,面对别人的资本架子,他的手握着签子翻动着食材,熟练的刷油和撒上孜然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