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近些年由于过度使用,黑土区水土流失加重、土壤板结和土壤肥力下降等一系列生态问题令人担忧。造成黑土地层下降的一个最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大棚地膜的大量使用,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缩短成长周期,从八十年代开始,北大荒普遍开始使用大棚地膜。由于地膜的大量使用,在农作物出牙之後,这些地膜没有也不可能及时回收,就随着农作物丰收成熟收割之後,被大型机械重新耕作打成碎片混合到土地里去了。随着雨水的不断冲刷,年复一年,这些打碎的地膜慢慢沉淀在黑土地的下面。由于地膜是一种人工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在自然条件下需要近百年的时间才能完全降解,因此,造成了黑土地上大量的残膜污染。」
「後来,从黑土地上成长的一位生物科学家,他对家乡黑土地遭受到的地膜污染极其痛心,就决定研究一种生物有机合成的薄膜技术。即通过玉米、地瓜等农作物中淀粉,通过催化合成一种新型的薄膜。这种有机合成的薄膜性能能达到现有的塑料薄膜,同时在土地里三年之後即可自动分解成有机物变成土地的肥料,一点污染没有。」
「这个产品在实验室研成功之後,这位生物科学家就自己组建公司,并进行了天使轮融资。在天津的一家科技产业园里,他们买了土地、建设厂房,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现,大规模的量产还需要时间,即使小批量生产成本也极其高昂,无法进行商用。其时,参加天使轮投资的也不乏红杉资本、清华紫光创投这样的顶尖的Vc企业。在公司成立之後一直没有想象中快展,而Vc又不愿意增加投资,公司即将面临倒闭。当我们老板了解到这个项目之後,被这个项目的未来广阔前景所打动,他毅然决然地投资了近两亿,终于让公司继续沿着预定的轨道向前。然後,他通过一些不那麽常规的手段,迫使天使轮的融资方出让了股权,直到他完全控股该公司。」
「但是,随着公司的继续推进,需要继续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研,他突然现做实业远远没有做资本做投资赚钱那样快。随着投入的不断加大,他现自己的资金开始不足,决定开始进行融资。他到处讲他的有机薄膜的故事,很快在哈尔滨圈得了一大片土地,计划投资十亿建设有机薄膜生产中心。在举行了浓重热烈的开工典礼之後,他马不停蹄地利用这片土地进行了质押开始了一系列融资,而项目的推进则进入了遥遥无期的状态。同样的故事他在沈阳、济南继续讲述,并继续圈钱、融资。」
「但是紧靠土地厂房技术讲故事融资还是费时费力,这时他终于拿到了私募基金的牌照,开始涉足私募基金项目。重点是做未上市公司的股权投资,他找到了我,希望我能帮助他管理这个融资平台。因爲他知道,私募赚钱远比实业快太多。」
「我开始只管私募基金的运行。其时,国家对私募基金的项目审批不那麽严格,只要在证监会报备即可。由于我一直从事的是规范化的投融资活动,我们刚开始的经营也比较稳健,投资的一些股权项目也较好,那时宏观经济也是欣欣向荣,所以一大批投资者跟定了我们公司,无论公司还是投资者个人,都获得了极好的回报。那时年化收益率达到12。5%、季度付息的5个亿的基金项目不到3周就可以卖完,公司的基金项目一个接一个,现金如流水一般的涌入。」
「但是,老板投资的有机薄膜项目需要大量的资金不断填充,我们这个私募基金平台的展渐渐偏离了轨道。慢慢地,很多投资的项目经过重新包装之後也许并不存在或者夸大其词,但投资者认可,只要是新的项目包装上市,一定会很快销售出去。由于项目的不停推出,资金流的极度丰富,投资者利益回报也在不断兑现,于是庞氏骗局出现了。後来,我们不断成立和收购一些小型公司,通过与有机塑料薄膜公司不断僞造订单,由我们私募基金平台提供资金,造成有机薄膜业务展迅的繁荣假象;随着该公司盈利的虚拟增加,通过该公司不断购买一些上司公司的股票。当时股市正是上升期,我们就直接购买了包括贵州茅台、科大讯飞、海康威视这些行业老大的股票,股票市值在购买之後也在不断上涨。大幅盈利繁荣的表面隐盖不了大厦将倾的实质。整个私募平台和有机薄膜实业的展已经渐渐失控了。」
「2o16年前後,国家鼓励民营企业走出去,老板就开始了国外购买企业实现资金外逃的想法,他已经意识到了公司潜在的风险。通过中间商,我们购买了一家英国公司、一家法国公司,两家公司的估值其实不过2千万美金。经过中间商团队的运作,两个公司的估值达到了3亿美金。这个项目的操作需要极强的业务能力以及和银行、中间商、监管、投资商打等等交道,涉及到法律、财务、资金等等各种专业问题,老板自己的专业能力是无法满足的。他邀请我正式加盟,并承诺事成之後给我25oo万美金作爲佣金,于是我两年前正式加入了他们的私募公司。」
「我们利用天津和沈阳的工厂、土地以及股票做抵押,进行了一些列的贷款融资,并通过老板的上层关系,终于成功与国外被收购的公司进行了项目交割,通过中国银行将3亿信贷美金转移出境。我如愿拿到了25oo万美金。扣除中间商的佣金2ooo万美金,以及给对方公司的交易对价2ooo万美金,老板自己在瑞士银行的账户上留存了2。35亿美金,以及两个海外的控股公司。至于那两个海外控股公司的运作如何,他并不关心也不参与,他只需要按期听取管理层对董事会的汇报即可,及时获得分红就行。」
「回到我俩关系上来。我拿到了25oo万美金之後,除了留下1ooo万美金,用于孩子和老公在加拿大的生活。当然,他们并不知道我有那麽多钱,我只需要每个月给他们俩足够的生活费即可。那个曾经负心的男人尽管没有离婚,但在我心中也是渐行渐远,只不过爲了儿子,这个家庭必须保全。我也捐赠了一些钱给孩子所在的中学,现在我确实要去开校董事会。」
「剩下的15oo万美金,我通过在塞舌尔群岛成立的一家投资公司,经香港通过一些列运作,以外商投资的身份重回国内。国家对来自外商的美元投资是非常欢迎的。你拿到的那笔6ooo万人民币,其实就是我的私房钱,我可是你现在最大的债权人。当然,其他的钱我也进行了一些相应的稳健投资。」
说到这里,夏喘了一口气,拿起橙汁又喝了一口。
「哈哈,怪不得,你们公司根本不要我去还钱呢。你不怕我侵吞你的私房钱啊?」我恍然大悟,而後笑哈哈的说。
「哎呀,我俩之间我早就定义好了,骗钱你不如我,骗色我不如你。你呢好好帮我看好钱就行,妹妹我肯定少不了你的好处的。」夏得意的看着我。
「也是,也是。」我无可奈何的看着夏。面对着这个在金融黑市里呼风唤雨的女人,我是甘拜下风的。
「等这一系列的操作,都运行得差不多的时候,2o17下半年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开始收紧。一是爲了防止金融泡沫,人民银行大幅度收紧银根,直接受到影响的,就是大批民营企业,随後民营企业哀鸿一片,你看到的格隆那篇文章」在自己祖先的土地上流浪「就是描述这样一段历程,尤其是其中开篇的那一段话:‘在当下这个严峻环境,讲细枝末节的上市、融资已无意义。在我们这样一个资源被高度集中、板结、固化的环境里,在家国、时代大潮流的裹挟之下,任何个体,能动的空间其实是微乎其微的。家国大方向的错位和折腾,于历史、于国家,或许只是一个微小的转身,但于社会,于家庭,则极可能是一代乃至几代人的不堪与不归’」。
「我就是那个被裹挟进去的一个小人物。尽管有後来多次对民营企业的安抚和扶持,但很多元气大伤的民营企业已是回天无力,很多民营企业就倒在了这次银根紧缩中。所以,当你第一次和我讨论那篇文章的时候,我没有搭理你,其实我当时内心是很清楚的。」
「二是针对民营企业对外投资的无序状态,造成了大量的资本外逃,国家外管局限制了外汇买卖,以及民企的对外投资,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万达集团。国家一些列的宏观经济政策,直接导致了万达集团,迅退出海外投资,王健林在各种不同的场合表态支持‘一带一路’和国内经济的展,把自己的投资重点转向国内。同时大幅度变卖自己的房产、酒店产业,以应对银行的抽贷。此一轮,就像万达这样的巨无霸企业,也饱受重击,更何况一些中小民营企业呢?类似的如宏图三胞的袁亚非,据说贷款逾期过几百亿。而一些先知先觉的民营企业家们早就不知道套现了多少亿美元,我们老板就是其中之一。他在这次经济政策调整过程中,竟然能够成功出逃3亿美金,我也甚是佩服,当然,我是其中的主要操盘手。」
「三是鉴于限贷之後,各种资金的缺口迅增加,p2p行业开始频繁爆仓,全国几乎每天都会有某网贷平台倒闭、平台所有人套现出逃等等见诸报端。一种说法p2p这样的金融乱象,其实责任不在老百姓,在于我们的政府监管不力,放之任之。在各种网贷平台纷纷倒闭的时候,爲防止金融风险的进一步扩大,证监会加大了对私募基金的管理,尤其是限制了私募基金投资项目的审批,项目通过率大幅度下降。同时,私募资金的流向,也进行了定向管理,也就是必须由指定的券商(国外称之爲投行)对项目的资金,进行定向跟踪管理,各家私募基金立即进入了寒冬,尤其是那些从事股权投资的私募基金公司。」
「你刚才听到这些手段,都是货币政策。国家意图通过货币政策的严管,迅将那些金融泡沫予以戳破,防止金融风险的放大。我们知道,最终的买单者几乎都是老百姓。所以,当舆论出现了,必需大力扶持民企呼声的时候,我们一度出现了央妈(中国人民银行)和财爸(财政部)相互内讧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