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宁对《诗经》的研究非常深,看到新书之后,一下子痴迷了,当即就要动身前往扬州。
邴原也立刻收拾行装,他们都想著书立说,这新书的诱惑力太大了。
若不是刘备苦苦相留,恐怕孔融和郑玄也会来到扬州。
袁术自然毫不吝啬的给管宁和邴原各一套新书,这让两人当即下了决心,这一辈子就呆在扬州书院,讲学著书。能够每天阅读新书,此生足矣。
终于,扬州书院正式成立的日子到了。
这一天,整个寿春城中,张灯结彩,净水泼街。
街道两旁都站满了行人,一直从州牧府到扬州书院。
袁术的那些亲卫以及典韦麾下的虎贲卫,也是三步一岗,两步一哨,从州牧府站到了扬州书院。
扬州书院这一次竟然招募了三百学子,这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
而且这些学子,都是华歆、管宁、邴原等人经过精心考核之后才录取的。
要知道,当初颖川书院那么大名声,但是学子也只有几十人。
扬州牧袁术曾说,书院成立之日,他要给书院赠送新书,保证每人都能有一册。
这一下,所有的学子都兴奋无比,无数官员和百姓也都想看一看。
每人一册,那便是三百多册。
三百多册是什么概念?这个时代,无论是文士还是官员,都无法想象。
有的一本书都要拉好几车,这得拉多少车啊?
还有,这书院放得下吗?
当初洛阳皇宫的藏书阁中,恐怕也没有这么多书吧?袁州牧哪来的这么多书啊?
可是袁州牧又岂会言而无信,既然说有,那就肯定有。
既兴奋又怀疑,既期待又好奇,因此才有这么多人围观。
洛阳的藏书,当初董卓想带往长安,可是大多数都被袁术给截了下来。许多书还都是这个时代的孤本,稍有不慎,便会失传。不过经过袁术的印刷之后,相信一定会流传下去。
终于在众人期待的眼神中,扬州牧袁术出了州牧府,来到大街上。
只见袁术骑着一匹枣红色的骏马,在他左右两边,是李卫和典韦,后面是陈宫、陆康、顾雍、秦松等官员。
周围有一百多名护卫,而在护卫中间,有一辆车,上面放着六个木箱。
“这箱子里难道是新书吗?”
“不是说有三百多本吗?”
“这一个箱子也不可能装一本呀!”
“你就不懂了吧?新书不是那种竹简做的!”
“听说一个人可以轻松拿起一本,那自然是箱子里可以装下了!”
众人开始议论纷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