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飞速中文>妾与狐狸妻 > 拾陆请愿(第1页)

拾陆请愿(第1页)

【拾陆】请愿

-

春日里的好光景不过一二个月,吃枇杷丶吃樱桃丶吃杨梅,转眼到了初夏的梅雨时节。

今年的阴雨比之往常更为长久连绵,民间很快便有声音,担心水患要来了。

夫人坐在院廊下看着雨。

院子里已经积蓄起一层水来,再多,就得叫人来疏通了。

天上看不到太阳,只有阴沉沉的潮湿的灰云,连带着本来翠意浓郁的庭院也失了颜色。

南南从庄子上抱了几只小鸭子小鹅放到院子里养,黄嫩嫩的一团小东西,在院子里游来跑去丶东啄西啃,很是烂漫可爱,倒成了能够博人一笑的稀罕玩意。

夫人看着侍女们用杆子逗小鸭玩,脸上也多了些笑意。

还没等她兴致起来,胡二左却又进来作揖了:“太太,徐秀才来看望您。”

“不见。”夫人摆摆手。

“说是替县太爷来问安的。”

“不见。你且招待着。”夫人坐回藤椅里,“跟前头一样,就说我病了不便见客。”

又过不到半时辰,胡二左进来:“太太,东镇的陈老先生亲自来府上求见,太太可过去聊聊?”

“啧!就说我喝了药歇息下了不好招待,安置他和徐师爷一起用午饭,吃完安排人陪送回去。”

——这几日总是如此,来来往往许多人求见。

而夫人都不想见。

螽羽也听到些风声,隐约明白这些人找夫人是想谈什麽事:请平粮价。

所谓“请平粮价”,自然是因为“粮价”不“平”。

本地不知从哪年哪月起有的土规矩,贫民碎户纳税钱用普通的白纸丶草纸包着,谓之“白封”,绅衿大户则用红纸,谓之“红封”。

官吏见了红纸,便规规矩矩照章办事,上头安排下来缴纳多少便收取多少。可若不是红纸,那就要照着本地的特色“程仪”来“打秋风”了。

如此一来,高门大户米烂陈仓,交的粮税却比平头百姓还少些;小民分明缩衣减食才上缴了税钱,却还要多纳一份供给官吏衙役的敬奉,应当说,甚至是把缙绅们该纳的份也一并压在了他们头上。

这红白封的土规矩自然早就闹得民心怨愤,加之今年有水患隐忧,收成怕是不好,因着这一层恐慌,此事便又被挑了起来,据说还推举出了两三个请愿的领头。

那领头人姓周,是一名监生。周监生在土地庙里写了书信分发给各县乡,邀诸粮户在六月初一进城请愿,一同“请平粮价”。

眼见支持者增多,请愿逐渐有越燎越旺的架势,本地大户不能不放在心上。

——而夫人只觉得烦恼。

“关我何事?凡属我张家名下的田産,佃户从来是投红封,官爷们看了也都知道的。至于村子里谁来求我和老爷,我们也愿意帮忙平齐白封的钱,不叫他们吃亏。”夫人这样抱怨过,“我谁也不站,谁也休想从我这里图什麽名声!”

“老爷不在,他们怎麽还来上门来呢?”螽羽感到有些不安。

有一大帮子男人挤在厅堂外朝里探,想想便叫人担忧。

夫人冷笑道:“若是老爷在,自然早被推出去应付了,他躲都躲不得!每次一出什麽事,就一窝蜂上门来央求主持公道。公道?哪里有什麽公道?找公道干嘛不去官府里找?还不是惦记着要从我们府上掏钱。”

“太太,您说若是老爷在,老爷会如何看待此事?”

夫人沉默片刻,道:“我已送了信给老爷,希望早些有回音。我需得知道他的主意,才好和外头那些人说话。”

夫人心情不快,手指在藤椅扶手上拧来拧去,脸上冒了层细汗出来。

跟着夫人也有大半年光景了,螽羽知道夫人是不喜人情往来丶交际酬酢的。

遇上打上门来的泼皮无赖,夫人很有办法收拾;遇到讲道理一套一套的说客知客丶弯弯绕绕来讨好处的乡亲邻里,夫人就避之不及了,一副恨不得像狡兔三窟那般钻地道逃走似的样子。

话虽如此,却也不得不硬撑着到台前去演戏,因而遇上这种事,夫人在私底下不免要甩甩脸色丶使使性子。

螽羽用兑了冰的清水绞了帕子给夫人擦脸,在夫人身边的矮凳上坐下,拿扇子给夫人扇风。

“你的手凉凉软软的,好舒服,多给我揉揉。”

夫人说着,把手搭到她膝上。这是在撒娇。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