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忽然压低声音,"朕要扫平南洋,之后还要征服整个亚洲。。。。。。"
徐光启瞳孔骤缩。
"所以这些船——"
皇帝拍打栏杆,震落几星木屑,
"每艘都得给朕装上最新式的红夷大炮!都要使用蒸汽机作为航行的动力!"
江风骤急,吹得火把噼啪作响。
两人影子投在船坞上,恰似一柄出鞘的利剑,直指浩瀚东海。
帆匠区里,十余名工匠正在编织新型帆索。
崇祯捻起一段浸过桐油的麻绳:
"为何掺入马鬃?"
老帆匠李阿福跪下回话:
"回万岁爷,马鬃耐腐蚀。若是远洋战船,小老儿建议用鲸须编帆边,再涂三层鲨鱼肝油。"
"准。"
在新建的巨型烘窑面前,众人看着工人正在制作龙骨。
十丈长的榆木龙骨正在窑中接受桐油熏蒸,窑底堆放着硫磺与硝石的混合物。
"此乃戚少保《纪效新书》所载秘法。"
火工头磕头禀报,
"熏蒸七日,木硬如铁。若再加白矾水淬火。。。。。。"
"慢。"
徐光启突然打断,
"榆木纹理粗疏,骤冷必裂。当以热沙覆之,缓冷三日。"
转头对徐光启道:
"你们忘了的《天工开物》批注么?松木宜急,榆木宜缓。"
江畔新建的水力作坊里,巨大的水轮带动着五台船床。
崇祯仔细检查着刚加工出来的舵轴:
"精度如何?"
"禀陛下,用郭守敬量天尺之法,误差不过一厘。"
匠人呈上青铜卡尺,
"这是按您设计的游标刻度。。。。。。"
皇帝满意地点头,突然指向齿轮箱:
"传动比是多少?"
葡萄牙技师结结巴巴:
"三、三比一。。。。。。"
"改成三点五比一。"
徐光启用指甲在木板上划出算式,
"否则满帆时舵机扭矩不足。"
夕阳西下时,皇帝站在船台高处,望着江岸连绵的工棚。
八百名匠人正在用福建运来的"铁力木"打造船模,这种木材比水重,需用特制浮筏运输。
"徐卿,"
崇祯突然问道,
"知道朕为何坚持用铜钉而非常规铁钉?"
徐光启躬身:
"可是为防锈蚀?"
"不止。"
皇帝从袖中取出块磁石,
"海上多有磁山,铁钉易使罗盘失灵。郑和当年就吃过这亏。"
夜风送来远洋的气息,新建的船台上,第一批战船的轮廓已隐约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