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地来的?记得去衙门交"落脚税"!"
暮色渐浓,崇祯站在运河边,望着往来如梭的漕船。
一艘官船正往下卸货,麻袋上"赈灾"二字在火光中格外刺目。
突然麻袋破裂,雪白的官米倾泻入漕船底舱,与黑黢黢的私盐混作一处。
"东方不败,"
崇祯声音冷得像冰,
"记下那艘船的旗号。"
远处传来更夫的梆子声,德州城的夜市才刚刚开始。
青楼酒肆灯火通明,隐约可闻丝竹管弦之音。
一个醉醺醺的粮商撞到崇祯肩上,袖中掉出一张纸条。
崇祯拾起一看,竟是张"漕粮兑票",上面赫然盖着德州府的大印。
"爷,该回去了。"
东方不败低声提醒。
崇祯将纸条攥在手心,最后看了眼运河上如血的晚霞。
粮船、官印、饥民、银镯。。。。。。这些碎片在他脑中渐渐拼成一幅完整的贪腐图景。
回程路过一间药铺,隐约听见里面有人哀求:
"。。。。。。再宽限几日,等卖了闺女,一定还上老爷的药钱。。。。。。"
崇祯的脚步顿了顿。药铺门楣上,"积善堂"三个鎏金大字在暮色中闪着诡异的光。
在德州城西的“丰裕仓”外,阎应元化装成一个粮商,与守仓的老吏攀谈起来。
“老丈,今年的新粮收成如何?是否充足?”
老吏左右张望,压低声音回答:
“客官若要买粮,须得先交‘看样银’五两。”
“这是何道理?”
“这是知府大人的规矩。”
老吏叹了一口气,继续说道:
“实不相瞒,仓中粮食十之三四都已霉变,但账面上。。。。。。”
正说着,远处传来了马蹄声。
一队衙役押着几个衣衫褴褛的农民走来,为的班头厉声喝道:
“抗税刁民,统统收监!”
阎应元眼中寒光一闪,将这一幕牢牢地记在了心里。
到了次日清晨,崇祯皇帝突然驾临德州府衙。
“孙茂才,带朕去看看常平仓。”
知府孙茂才额头冒汗:
“陛下连日舟车劳顿,不如先。。。。。。”
“朕没有那么娇气,你前面带路!”
崇祯语气平淡。
在常平仓内,堆放的麻袋看似整齐划一。
崇祯随手扯开一袋,现霉的谷物混杂着砂石簌簌落下。
“好一个‘常平仓’!”
崇祯怒极反笑,
“来人,把所有粮袋都打开!”
随着检查的深入,更多问题逐渐暴露:
账册上记载着存粮十万石,而实际上不足六万;量器底部暗藏夹层;仓墙新刷的石灰下,是虫蛀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