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蔡先生知道,白婆婆甚至有本自己的书时,心里微动。
都是搞技术的,他要是有一本,也挺好的?
念头一闪而过,还是赶紧干正事要紧。
纪楚自然也没走,他跟安丘那边打过招呼,陪着蔡先生一起做弹花机。
不仅是这事要紧,也因为他们两地发展时,蔡先生帮了大忙。
那些农具以及磨油器具等等,都是依靠他们才大力发展。
这话本是衙门之间内部自己说说,谁料想传到蔡先生他们耳朵里,一时间大家干活的热情更足了。
都说人满足生存需要后,就会寻常自我价值实现。
作为技术顶尖的工匠,就连班凯班贤都不缺吃喝,他们缺的就是这份尊重。
不知道是不是这份热情,让改进弹花机的速度明显变快。
这种关口,地里棉花又要收获了,纪楚只好两边一起跑。
好在林元志林秀才赶了过来,他对棉花同样熟悉,可以帮忙打打下手。
要说摘棉花也是个技术活。
熟练的人,一天可以摘十五到五十斤棉花。
不熟练的人,也就十斤左右。
而且这棉花采摘也有不同。
不是所有棉花都能一起开花,一起摘下。
按照白婆婆的经验是:“大概可以采三回,就能全都摘完,或者直接不管,等全都开完再说。”
摘完棉花之后,还要砍棉花秆,这可是好东西,晒干之后用来引火非常实用。
然后还要快速翻耕,种上冬小麦。
可以说在这个十月份,种了棉花的各地农户都会非常忙碌。
好在现在种得不算多,各家都忙得过来。
再想到棉花的保暖,可以给全家做棉被服,那动力就更足了。
除了采摘之外,纪楚还在统计各家的棉花亩产。
去年安丘官田亩产是四十斤。
今年有了白婆婆,大概能多产一些?
其实只看田地情况,林元志就道:“肯定比去年好,只看开花的情况,都比去年好了好几倍。”
纪楚看到林元志兴致勃勃,还随口问道:“明年乡试,准备得怎么样了?”
纪楚问完,自己都觉得不对劲啊。
他这跟看到家里小孩放假在玩,随口问他明年考试不着急吗,有什么区别!
这是不是太扫兴了!
果然,林元志深吸口气道:“大人,我肯定不会耽误考试的!”
行吧,他也不是劝他不要忙棉花啊。
纪楚好笑摇头,带着众人继续查看棉花情况。
确实比去年好了很多。
安丘,阳顺的情况也是这般,还有其他六个同样种了棉花的地方,给出的数量都很喜人。
甚至连常备军种下的二十亩棉花地都传来好消息。
他们上次偷懒一会,便毁了一些种子,之后再也不敢,认认真真跟着种。
当然也在问弹花机的事,还准备派黄总旗等人过来学。
一时间,蔡先生这边压力更大了。
各地加起来近三千亩棉花,都在等着弹花机。
纪楚都不好再催,只道:“没事的,去年没有弹花机也做成了,不过费点事。”
“而且摘完棉花还要去籽,等到十月下旬才需要。”
蔡老头的倔脾气又上来,焦急道:“但那会天气都冷了啊,你们曲夏州天气冷得还早,估计早就下雪了,这要怎么办?”
本来棉花就是御寒用的。
不能把棉絮弹好,很影响使用。
错过了冬日,那岂不是白费了这些东西。
蔡老头焦急万分,奋力改进机器,甚至说了很多纪楚根本听不懂的数学公式。
众人写写画画,到晚上都不歇息。
林元志看着场景,惊愕万分,指了指这些匠人,再看看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