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了吗,数科的几个夫子又回来了。”
“听说经科的人想用数科教具,所以被夫子们很生气。”
“不止哦,纪楚去了一次,夫子们不仅回来,还接纳了蔡一繁。”
“啊?那个工匠?”
“没错,听说那个工匠的数学水平不亚于夫子们,只是路子不同。”
“是这样吗?!”
州学的小插曲被很多人看在眼里。
匠人蔡一繁本就很有名气,说他会数学倒是不让人意外,但好到这种地步,还是让人惊讶的。
怪不得纪楚极力推荐,原来是乡野有遗才啊。
这让州学压力也少了很多。
一个工匠来当夫子,变成一个数学极好的人来当夫子,那感觉还是不同的。
小宋训导日日喜笑颜开的。
还是纪楚有办法啊,略施小计,就让四位夫子和睦相处。
有其他夫子接纳,蔡夫子明显融入里面。
相信州学其他人,也会慢慢习惯这件事。
所以接下来,等着乡试结束,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到时候肯定会有学生的!
纪楚听到这话的时候,沉默片刻。
反而小宋训导他三叔没坐住,直接对他道:“招一个蔡夫子过来,就是为了让州学数科多个夫子吗?”
啊?
不然呢。
小宋训导终于也沉默了,思前想后,震惊道:“是啊,数科完全没有变化。”
不过是“离经叛道”招了个工匠而已。
所以蔡夫子融入官学,不过是第一步而已?
他三叔继续道:“蔡夫子的那些器具,是绝对不能进官学的,已经算是底线。”
“你们要如何教学?”
“改变数科,如何改变?”
“等到乡试结束,真的会有很多学生吗。”
致命几问,让小宋训导直接傻眼。
工匠器具不能进官学,这确实是底线。
但实际的教学,又离不开这些东西。
如果这样下去,就算乡试结束之后,数科有学生,还是跟之前一样罢了。
而且大概率大家学不下去,数科照样冷清。
刚刚欣喜没几日,更大的问题就来了。
小宋训导这才知道,自己想得太简单了!
官学宋右训导直接对侄儿道:“你去问问纪楚吧,他应该早就发现弊端,在着手解决了。”
像他三叔,甚至官学学政,都有些不理解纪楚为何看重数科。
在大家看来,数科该研究研究,确实必不可少。
而蔡一繁的匠人手艺,该传承传承,他那也不缺弟子。
为何一定要混为一谈。
各自发展自己的,不好吗?
换作其他人,估计早就被阻止了。
也就是纪楚,还有许知州的支持,想看看他下一步要做什么。
可说到底,匠人工具不能进官学,这是底线。
同时也是对纪楚的提醒。
小宋训导来到纪楚家中时候,如实转达,然后眼巴巴看着纪大人:“这要怎么办,就算数科夫子,甚至官学接纳了蔡夫子,也只是多了个夫子而已。”
对数科并未有根本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