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的意见也是暂时不要着急,等国库有钱了再说。
可多了个广宁卫的事,又让他开始犹豫。
再加上,现在的户部左侍郎为许大人,许大人自然赞同研发火器,甚至提到纪楚的数科,说是交给那边极为合适。
那边既有银钱,也有合适的人手。
而且岳将军忠勇,根本不担心出问题。
这些理由加起来,颇有些无懈可击。
太子的倾向自然开始改变。
只是太子最近事情极多,前朝政务不用说,父皇又病了,以他的性子,肯定会去日日侍疾。
照顾自己父亲病体,谁也不敢多劝。
也就太子妃私底下讲:“父皇如今多病,可前朝的事情又不能耽搁,该有个平衡才是。”
直白点便是,政务很多啊,您是太子,不能总在病榻前。
而且太子妃还道:“这次的病症不大好,是不是小心您的身体。”
风寒病症易传染,大家都知道的,已经有几个宫人生病,不好不防的。
也就太子妃能劝,其他人都不好开口。
太子见她是私下讲的,便道:“这是咱们父皇,天下间哪有比父亲更重要的事,以后不可再提了。”
“小二小五都去照顾,这才是孝道。”太子仁厚,又孝顺至极,还感慨道,“小五如今越发沉稳,不似小时候那般好动,这便极好。”
太子没提二王爷,多半是觉得他之前的事做得荒唐,之后又嘱托太子妃:“三公主四公主由你带着去见父皇,他老人家今日念了。”
这让太子妃心里叹息,你口中的小二小五,今年一个三十八,一个三十五。
两位公主也是儿女成群,真不是小孩子了。
再者,皇上年轻时文韬武略是不错,可对孩子颇有些刻薄寡恩,也就是你还以为皇家血脉亲情割舍不断。
随后太子妃也感慨,这也难怪,皇上对长子一向不同,从小便让最好的太傅教导,这才养出个仁厚的君子典范。
如今四十二的太子性子早就定了,她该习惯的。
想到这,太子妃不忍再说,只道明日会召公主们一同进宫拜见父皇。
这番谈话也不是没有用,侍疾期间,太子又召人聊了火器重启的事,明显有松动的意思。
许大人长舒口气,看来这事就要成了。
最近一段时间事事都算顺利,不枉费他们多番忙碌。
自从二王爷被夺权之后,朝中都太平不少。
这样下去,平临国的国泰民安,一定能保持下去。
许大人又看了看皇上寝宫方向,但皇上的身体也是件大事,好在这次只是小病症,不妨事。
但朝中人都明白,等太子继位之后,臣子们想做的事会更简单的。
太子殿下很是听劝,又是仁君,这是平临国之幸。
裴大人还道:“要不把这个好消息提前送到曲夏州,让廖知州跟敬安有个准备。”
重启火器,就等于重整军备。
整个平临国的驻军都会重新整顿,这对武备松弛的各地来说,都是好事。
许大人迟疑片刻:“再等等,等确切的命令下来后再说。”
太子那边也没拖拉,已经让内阁拟旨,等着他来签印。
此事他还说给病榻上的父皇听,好让父皇安心。
今年六十八岁的皇上满头白发,眼神微闭,听到重启火器时,罕见开口:“嗯,做吧。”
太子惊喜万分。
他方才说了很多,父皇终于开口了。
旁边二王爷,五王爷端着汤药跟热水在旁静立,早就习惯太子大哥的态度。
等到太子妃带了两位公主过来,两人才退到后殿。
公主们看到二王爷,表情明显带了惧怕。
除了太子跟二王爷一母同胞之外,其他人各不相同,自然受过二王爷的气。
也就是去年出了事,这才没被找麻烦,现在突然碰到,惧怕便带到脸上。
二王爷冷哼一声直接离开,也就五王爷跟姐姐们行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