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董千户的书信送过来,邓将军父子先是高兴,随后傻眼了。
属下说最后一批棉衣已经在路上,路上走得很快,他们会在八月底九月初就到广宁卫,望将军放心。
而且棉衣的银钱也都已经付清,绝对没有问题云云。
这些还在意料之中,邓将军只是点头称好。
可接下来话锋一转,说是纪大人的亲侄儿,以及师爷的唯一儿子,都跟过来了,说是要参军打仗。
先是介绍两人的情况,还说了两人来的过程。
邓将军的大儿子拿过信件,眼里都写着问号。
这合适吗?!
他们还在想怎么感谢恩人呢,就把恩人的亲侄儿给拐过来了?!
而且还是两个。
饶是淡定的邓将军都有些坐不住。
不说别的,就这一路过来,这两人能坚持下来吗。
董千户还说他们走得很快,还要提前回来。
可若为他们两个,耽误给将士们发冬衣,又是万万不可的。
所以也能理解董千户的选择。
邓将军最后感慨:“也不愧是纪大人的侄儿,确实有几分锐气。”
两人过来之后,他必然会好好训练,让两人成为真正的将才,也算报答纪大人对广宁卫的恩情。
等广宁卫将士们得知此事,更是傻眼,皆暗下决心,一定会好好帮这两个年轻人的!
而消息到原化州纪家。
纪家爹娘哥嫂先是傻眼,随后竟也在意料之中。
大嫂很是担忧,也就看了四叔的信,才把心放在肚子里。
振儿从小就要强,发烧变成哑巴之后,性子更是不同。
这样的选择,确实是他能做出来的,否则当初也不会让他跟着老四。
纪家能出这样的好孩子,是祖上冒青烟了。
他家正在感慨,就又见有人登门。
不用多说,肯定是求棉衣的,还有求老四办事的。
纪家连忙关上门,肯定不会胡乱答应,让老四的官难做。
等关上家门,大家又难免担心纪振的安危。
听说去年那会,广宁卫就打仗了,今年会不会还有战事?
这个疑问不仅纪家有。
就连京城也不例外。
去年过年那会,因为皇上的病,太子将此事瞒了下来,一直等年后父皇身体好一些,才把战事讲出来。
皇上并未多说,太子的性子他知道,确实是为了他好。
而且去年有惊无险,不算什么大事。
只是今年开始,火器重启的事,再次提起。
对于要不要继续研发火器,朝中意见一直不一致。
户工吏刑礼兵六部意见各不相同。
内阁的想法也有出入。
工部兵部肯定赞同。
户部跟吏部则态度暧昧。
赞同的理由,自然是海上贸易增多,要预防水贼成气候。
再加上去年广宁卫的战事等等。
反对的理由,一个是火器有伤天和,威力实在过大,这个理由着实一般。
最核心的问题,还是户部银钱不够,说是国库空虚,暂时拿不出研发火器的银钱。
毕竟研发是一回事,回头大批量建造,又是一回事。
皇上身体不好,朝中大部分事情都交给太子处理,此事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