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对以后的武备研究充满信心。
有这么多数学大佬,害怕研究不出来好用的火炮?
小宋训导根本不知道,他的缝纫机单子还没做完,新订单就要来了,而且这次的新订单比缝纫机还要可怕。
到时候催他的,就不是各地商贾了,而是各地的驻军?
其他地方的驻军暂时不知道情况。
可广宁卫的士兵们却在翘首期盼。
随着一批批棉衣运送过来,越来越多的士兵已经知道这件事。
虽说现在才七月份,可再过一个多月,他们这就要冷了啊。
听说在九月之前,所有棉衣都能运到广宁卫,还会发给他们每个人。
从去年开始,不少人就听说过棉衣的事,是邓将军的三公子寄过来的,数量不多,只分给了有战功的将士。
就那十几件衣服,多数人肯定见不到。
可但凡穿上的,一个冬天都不舍得脱下来。
别说什么脏不脏,换不换洗的,能保命就行。
其中一人还说过:“冬日里,这跟盔甲一样重要。”
冬衣跟盔甲一样重要,这个话确实没错,看来这东西确实不错。
不过又有消息传来:“京城那边说,富贵人不穿棉衣,棉衣俗气。”
此话一出,引起广宁卫大伙哄堂大笑:“俗气?貂绒不俗气,你穿得起吗。”
“大俗人还怕俗气,简直笑话。”
“冻死你算了,还俗气。”
所以那些乱七八糟的话,根本影响不了广宁卫士兵对棉衣的向往。
更影响不了邓将军的决定。
邓将军想办法从太子那拨到银钱,然后让心腹前去探探路。
没错,董千户只是去探路的。
真正派去谈事的,应该是他三儿子邓成,想借着两人的私交多买些棉衣。
谁料他预备的后手根本没起作用,只派去一个董千户,十万棉衣的事便谈成了。
这让一向受挫的邓将军,都怀疑自己是不是转运了。
如果自己在京城的事情也能这般顺利,那就好了啊。
邓将军的大儿子直接道:“爹您就别做梦了,太子殿下对火器一贯有偏见,您又不是不知道。”
邓将军摸摸胡子:“话是这么说,万一呢。”
有了火器,还怕北边那些人吗。
他们把野兽捕尽了,能砍的树都给砍了,没有活路了,就盯上关内?
广宁卫辛辛苦苦发展几十年,不是给他们摘桃子的。
“不提火器的事了,咱们这次欠纪大人的,听说为了给咱们做棉衣,又是得罪隔壁,又是抓紧研究出缝纫机。”
“这般恩情,邓家,广宁卫,务必都要记住。”
这不用说,随着棉衣运到仓库了,整个广宁卫都知道纪楚的名字。
更知道他为了远在千里的大家都做过什么。
大冬天的出去作战,谁穿得暖和,谁的战斗力就强。
等全军都有了棉衣棉裤,还会再怕关外的人打过来吗?自然不怕的。
广宁卫这个地方,听名字就知道是守备军驻扎之地,自古就是卫所。
所以在这生活的百姓,不是士兵,便是士兵家眷。
当地人自然挂心军中的事,也自然会感谢为他们争取棉衣的纪楚。
一想到今年冬天能穿到棉衣,全家都是开心的。
甚至有人道:“那边今年还有新棉花,以后普通人说不定也能穿上呢。”
“不知道价格怎么样。”
“好像不会太高,如今棉花分了甲乙丙丁四个等级,咱们普通人买最差的就行啊,反正都能保暖。”
“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