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小道消息传,人家周家,还是头一批盖上棉被的人,当然这也无从考证。
而这辆自行车,则有些佐证这个观点。
所以周大人并非没有品位。
只是想配合纪楚,压低棉价而已?
时隔多年,周大人也算分明了。
再说回曲夏州。
纪楚对后期补给的分配,各方大体上还是满意的。
五州府加上常备军,也都认同他的做法。
那五州府之前被整治过,而且看得出来纪楚全无私心,那就好办了。
常备军这边,则是完全地信赖他,派来的幕僚天天抱着预算表嘿嘿笑。
棉被。
米面粮油。
还给他们修城墙。
真好啊。
这样的好日子,从来没享受过!
只是看着这些预算表,都觉得心里舒爽。
如果真的一一落实了,那他做梦都会笑醒吧。
西北常备军的将士们,也算苦尽甘来了。
还有他们岳将军,岳将军也能安心回京城养老,让他最后的心愿达成。
一想到每月运过去的火器,还有即将过去的后勤补给,他就乐得睡不着!
说起来,朝廷那边还承诺了冷兵器,不知道什么时候运过来。
等全都到齐之后,他们西北常备军,肯定不一样!
常备军那边对纪楚自然更加相信。
五州府虽各有商议,但拿出去的税银还能回过来一部分,已经算好事。
这让大家对纪楚的态度显然更好了。
尤其是仙阳,善钦两地百姓,已经做好去修城墙的准备。
修城墙这种苦差事,大部分人肯定不愿意干,这是人之常情。
但对于穷苦人家来说,却是个赚钱的机会。
谁让负责这事的人是纪楚。
纪大人在陇西一带的名声响亮。
不论官员中如何评价,但对百姓,实在没话说。
当年他在安丘修路时发的工钱以及平日里的待遇,至今还被人称道。
倒不是说工钱额外高,而是绝对不苛待劳工,更不会动辄鞭打。
多数人去那边,纯粹就是挣钱,只要认认真真做事,一两个月就能攒到不少银钱,这钱拿回家,就能改善自己生活。
“若是其他官员说这事,我们肯定不干,谁知道过去之后,会不会当牲口用。”
“对,纪大人牵头来做,我们就去,至少能挣到钱!”
“去吧,挣了钱,咱们也能多开几亩地,多种点油菜跟棉花。”
各方都在高兴的时候,只有一个地方在犯嘀咕。
那就是陇西的建材商会。
要说古代建材,无非是砖瓦梁柱,以及各色器具。
器具不用多管,人家工业作坊园能做。
那就是砖瓦,以及各色石料。
修城墙用的多是各种石料,拉过来不容易。
以前陇西的这一行当,算是平常,除非跟官府打交道,其他各个商户维持在饿不死的地步。
但随着这四年的发展,曲夏州成了他们的大主顾。
无论州城还是各县村里,家家户户都需要修缮房屋,让他们好好赚了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