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丶60支箭
◎风骨◎
左大人急忙拜倒,连口称是。
说营中确有几名军士,自城门外安置流民处回营後,开始浑身抽搐,惊厥不止;也有几名军士,行为异常,与平日大相径庭。
闻听此言,满朝文武皆变色,衆人不住议论纷纷。
便在此刻,殿中一长须文官打扮的官员,忽然冷声喝了一句:“胡言乱语。”
他不慌不忙自文官队伍中站出来,一套礼行的格外周全。
痛心疾首对皇帝道:“陛下,宫中太医署也派了医官前往城外流民聚集处查看询问过,那些流民不过得的普通疟疾,只需几副药便能治好。”
“疟疾确有一定传染性,但并非不治之症。”
“芳澜君根本就是危言耸听。”
那人说完,一双眼怒瞪江如簇,语气又冷又恨:“芳澜君,如今城外流民四起,城中难免人心惶惶。尔竟敢在这样关键时刻妖言惑衆丶祸乱朝纲,尔到底是何居心?”
江如簇擡首,还未来得及说话,耳边已传来少年声音。
“孙大人,依礼制,芳澜君乃是尔之上官。尔当着陛下和满朝文武面,如此诘问尔上官。可是做好了被抄家灭族准备?”
“高大人。”
董公施施然从文官队伍中站出来。
满面和善笑意,望少年:“高大人可莫要拿言语吓唬孙大人。圣人都说理需辩则明,芳澜君忽然上表,口称此刻城外流民间感染的疫病,乃是不治之症。此等言语若是传出去,难免会引发流民|暴|乱,到时高将军可是要领麾下兵将,将城外流民杀个血流成河?”
眼见少年还要再说话。
江如簇已抢先一步道:“董大人说的是,理需辩则明。”
她望向孙大人:“孙大人既说此刻城外流民所得只是普通疟疾,想来一定是懂些医术的?”
孙大人闻听此言,立刻挺直了胸脯。
“那是当然。吾作为太常首官,节制宫中所有医官,对医术自然也略通一二。”
“所以,芳澜君最好斟酌好言辞再开口,吾可不似高将军与刘大人那般,会轻易被尔那些上不得台面的狡脍之语蒙蔽了去。”
江如簇挑眉。
她倒未曾想,身边这长须文官,竟就是太常大人。
看来,孙永盛送到他手中的简牍,他怕是根本就没当回事。
江如簇灿然一笑,眸中盈光仿若星辰。
“既孙大人懂医术,那就好办了。敢问孙大人,疟疾表征为何?”
孙大人一噎,半晌未说话,眼珠子也瞪圆了。
江如簇并未指望他回答:“身染疟疾之人,除通身寒战之外,还有发热多汗等特征。与城外流民中出现的或沉默寡言,或兴奋大笑,或忽然倒地抽搐不止情形大不相同。孙大人是如何判定城外流民所患病症只是疟疾的?”
太常孙大人被江如簇问住,立刻汗如雨下。
连着这这这,那那那了好一阵,终于找到理由。
“陛下明鉴,臣确实略懂医术,但也只是能看些药方,并未实际接触过患病之人。但臣方才所言,句句属实。据臣派去城外查看的医官回报,城外流民中流传之疾病,确实为疟疾不错。表书如今还在臣书案之上,陛下现下便可派人,到臣家中书房验看。”
江如簇挑眉,似笑非笑望向孙大人。
谁都知晓,要问清此事,根本不需如此麻烦,更不需皇帝陛下亲自派人到孙大人家中书房去找那份所谓的表书;只需将孙大人派往城外的医官大人找来,一问便知。
她再次伏地拜倒,只还未等她开口,便被骁骑将军抢了先。
“陛下,臣可为芳澜君作证。臣营中军医曾诊治过自流民聚集地回来的几位兵士,因几位兵士所发之症实在异常,军医还特地上报至臣处。言及他已遍寻方法,依旧治不了几位兵士所得之疾病。”
“臣本欲在今日早朝中奏情此事,未曾想,却先拿到了芳澜君送来的简牍。”
“臣知晓此事重大,已令营中军医在宫门外等候,陛下若心中有疑,可立刻传他上殿问话。”
皇帝陛下自是要传召那位军医的。
还一并下旨传召了太医署当值的数名太医一同觐见。
几位太医都没有见过城外流民发病时情形,自是说不过左将军营中军医。
他们一个个都忍不住,额头冒起冷汗来。